其实还蛮少写这类回顾。
我的好朋友跟我相依为命在这个专业挣扎了一年以后建立了蛮深刻的革命友谊,我们一起参加了小学期的一个项目,我带她去一个超酷的老师的沙龙。有天她推一个清华大学的工作坊说,你可以把你做的东西投着试试看。
我就真的去试了一下。
茶叶说这种东西一般都很水,但是我觉得还好,至少老师还蛮用心,只是他们教我们的时候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很完备的理论想法和倾向性,大家做出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相似。
很大的感触是自己英文的无力。我的英语全靠着吃高中的老本,但是在自己的组里,除了那个沉稳的小姐姐以外我就是唯一的外交担当了。苦不堪言,尤其是思考方案这种很需要交流和辩论的时候、以及面对扑面而来的bug需要查论坛和文档的时候。于我而言听懂他们说的话并不麻烦,但是我就是不懂得那样的表达方式,也没办法那么流利的使用他们使用的词汇。
令我想起了自己前几天转发的微博:“相信自己,你没有什么未被开发的潜质,你一直在透支。”
我跟老师说如果我能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意思就好了,或者我在阅读文档的时候可以快一点解决问题。Bart跟我讲,这是一个学习过程,有收获就好。还跟我说他们遇到过更糟糕的情况,至少跟我沟通起来还是很畅通的。
还有一个地方是,Mathias教我这段代码该怎么写的时候,我问他我该怎么办。他问我这个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里,你觉得最令你惊讶的是哪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如此简单这一点。他说他一般会在头脑中经历思考“我要解决什么,有哪些步骤”的过程,他说我可以把这些写下来,然后问题就会变得清晰。我觉得很受用。
我喜欢跟他谈话,也喜欢他教我东西的逻辑和方式。
我还超级喜欢我的队友。有一个小姐姐是保研来的这里,有一个小姐姐每天会打卡自己的C4D作品,超精致超好看。
他们阳光活泼,带我玩,关心我,并且十分正直,会很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喜欢跟他们在一起。
工作坊结束休息了一周,玩了一周的游戏。
我希望自己以后再写东西的时候可以更严谨,不要再迟到,希望自己可以有毅力和耐心,可以好好生活,就像他们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