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读书笔记1-思维逻辑链

1

一只中国的蝴蝶煽动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的一场龙卷风,大家称之为蝴蝶效应。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蝴蝶效应有点夸张,但在生活中其实确实也存在这种连锁反应。

想象一下,你明天有早课,所以你得早起。但因为你熬夜刷手机,导致第二天起床起晚了。你为了不要迟到,所以就急急忙忙地刷牙洗脸,拿漱口杯没有拿稳,漱口杯的水弄湿了裤子。本来就很急的你从衣柜里随便抓了一条裤子换上,想着赶紧出门,结果不小心碰倒桌子上面的玻璃杯,玻璃杯瞬间摔落地面,碎了。你太气了,甚至想骂人,但你管不了这么多了,你还得赶紧出门。

以上的类似场景会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觉得今天太倒霉了,我们可能会觉得今天运势不行,可能觉得水逆。我们会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各种各样的归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2

《深度思维》的第一章,思维逻辑链,就是要帮助你找到问题的真正的原因,让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所以为深,是因为我们习惯看问题看得很浅,甚至错误归因。

为了能梳理这条思维逻辑链,我们要使用到一个方法,就是“追问法”。

①为什么会摔碎杯子?是因为不小心自己不小心碰倒了杯子。

②为什么会碰倒杯子?是因为着急换裤子,不小心碰倒了。

③为什么要换裤子?是因为弄湿了裤子。

④为什么会弄湿裤子?是因为刷牙着急,杯子没拿稳,水倒到裤子上了。

⑤为什么刷牙会着急?是因为起床起晚了,时间不够。

⑥为什么会起晚了?是因为熬夜玩手机,睡眠时间不够,很困起不来。

你别看追问法很简单,但如果不是刻意训练过,平时我们都不会这样思考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早上会弄湿裤子又摔碎杯子?是因为今天太倒霉了。于是我们开始抱怨、我们怀疑是今天不宜出门,这就是简单的错误归因。

其实早上一切的问题,都是由于熬夜起不来导致的,而如果不一步步追问,你很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以你也只能抱怨而不是解决问题。问题没有解决,下次还是会“倒霉”和“运气不好”。

3

关于使用追问法去审视思维逻辑链,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①要往有意义的方向去问。②回答要往可控的方向回答。③要疑问不要质问。

为什么会摔碎杯子?因为杯子是玻璃的。为什么杯子是玻璃的?这就是没有意义的方向。

为什么会摔碎杯子?因为自己笨手笨脚。为什么自己会笨手笨脚?这就是不可控的答案,没办法继续追问下去。

为什么会摔碎杯子?因为自己不小心。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小心?于是开始责怪自己,越责怪越难受,开始内耗。这就是质问而不是疑问。

用追问法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追问的时候不要带情绪,要看到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情绪化的判断。“手碰倒”是事实,“不小心”和“笨手笨脚”都是主观的判断。

4

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排球队里一个负责传球的,但是我传球传得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我开始运用追问法去尝试找出这条思维逻辑链。

①为什么我传球传的不好?可能是练习方法不对。

②练习方法是从哪里找来的?从网上看视频学的。

③视频的练习方法是针对谁的?专业排球运动员。

④专业排球运动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可能是训练时间、环境等情况都不一样。

追问到这里,我突然就明白了。训练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直接拿来就用,也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不要全盘吸收也不要全盘摒弃,要学会批判性地拿。有的人吃一碗面刚刚好,有的人吃半碗就撑了,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后来我调整了训练方法,结合师兄师姐的方法和网上的教学,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果然比之前好一点。

5

这一章节的追问法,除了可以往前追问,找原因,还能往后追问,做预测。比如说,我出门要不要带一把伞?如果没带伞,而且下雨了,可能要冒着雨回来,可能会淋湿,可能会感冒;如果带伞了,却没有下雨,那我就要一直拿着一把伞,做了无用功。追问完之后,我愿意一直拿着伞,也不愿意可能会被淋湿感冒,所以我能做出决定。

这种预测的追问法和前面的是类似的,所以就不多赘述啦!


公众号:一株没有思想的芦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