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贴近土地的视角,从人孔盖的角度看世界。」_台北盖水
由台北市政府发起的「台北盖水」计划,结合各区的人、地、产DNA,并邀请了四位设计师(桦致形象杨佳樟、Bito 甲虫创意刘耕名、蓝本设计吴介民以及桔禾创意张汉宁),分别在北市的南港区、万华区、大同区、中正区脑力激荡,共同重塑大众对于人孔盖的旧印象。
拟人化思维 - bottom view
谈论到人孔盖的美学计划,设计师们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们能不能从人孔盖的角度看世界?如果他有生命,那么它看见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基於这个脑洞大开的概念出发,设计师们提出了 bottom view 的核心概念,希望借此来翻转人孔盖不起眼的印象。
美感之外的设计挑战
在这次的人孔盖设计当中,设计师们也遇到不少挑战。从设计层面来说,每个设计师的风格不尽相同,为了解决风格差异的问题,设计必须在最初先讨论出一个统一观点,而这个观点是能够将各区特色串联起来的,即所谓围绕本质概念来设计,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风格的问题,也让台北市的每个人孔盖设计有了一个中心思想,即bottom view 。
颜色方面,配色便经过了48次的反复测试,且为求谨慎,设计师更是邀请了专业铸造厂商与日本的相关技术人士当顾问,共同评估设计图稿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另外,完成的人孔盖成品均为手工上色,因此设计师们会亲自到现场校色,以确保每个颜色的忠实呈现。
色料方面,人孔盖的色料为特殊开发的涂料,且需要再经过人工调配才算完成,因此,基本上光是一个颜色的制作就是项大工程。
打样方面,设计师们最开始的想法,是预计使用纸板、保丽龙等轻质的材质打样,以节省预算。然而,考虑到想尽早排除实际生产时可能发生的状况,设计师们最后仍决定以真实的人孔盖规格打造,经过开模、铸造、上色等步骤,以求实际生产的完美呈现。
设计师们经过反复推敲、构思,即便讨论过程难免有争执,但最终仍完成了这次的台北盖水设计计划,以下便是各人孔盖的设计理念:
左 —— 中正区:有凤来仪
结合北门、中正纪念堂与成功高中蝴蝶馆,展现特有种蝴蝶元素,并将木棉花与象征自由的野百合一同呈现在作品上。
右 —— 中正区:自由之风
让一群穿着建中与北一女制服的高中生,在象征民主的自由广场前翻开书本,表现出中正区人文、知识、民主的区域特色。
左 —— 万华区:万华日夜巡
将画面分为左右两边,左为日巡,右为夜巡,并加入灯笼、鞭炮、阵头等特色,以呈现万华丰富的庙会文化意象。
右 —— 万华区:转动万华
从不同角度,观赏不同的万华景象。以龙山寺、剥皮寮、红楼、西本愿等四个代表性建筑来凝聚文化元素,展现老艋舺最多元的特色风貌。
左 —— 南港区:未来新都
从人孔盖的视角仰望,以台北流行音乐中心、中研院、南港展览二馆与交通转运枢纽等元素组成,借此展现东区门户计划为南港带来的崭新未来。
右 —— 南港区:同心共创
说明人文与城市共创共生的关系,并利用仰视角环绕构图,呈现工厂、办公大楼、研究院,象征地区发展的完善与全面。
左 —— 大同区:人生求解,愈见大稻埕
以屈臣氏大药局及霞海城隍庙为主体,左右的筊杯展现在地庙宇文化,并融入烟火、布、香料、中药等传统元素点缀,充分展现区域的人文特色景观。
右 —— 大同区:摩登古意,趣游台北城
以积水倒影为灵感发想,呈现北门及台北邮局,并透过鲜艳的色彩为悠久城区增添活力,让漫步在此的人们能感受到台北的浪漫细腻。
目前已在「台北盖水」脸书粉专亮相8款人孔盖设计,而包含隐藏版的9款设计,预计会在2020年底前,正式现身于台北万华、大同、中正、南港四个区域,期待隐藏版的模样!
来源:台北盖水脸书粉丝专页
内容由 DESIGN EYES 编辑撰写与整理,图片版权归原设计师。如涉及版权或需要转载,请联系 DESIGN 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