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意难平,还是心不甘,想来,都是一种难以化解的情绪积压与生活感慨。追求公平与正义,不仅是引导人类社会永远向前的不竭动力,更是所有制度与规范立意的基本前提。至此,对于那些主张凡事都必须平等的人,需要追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为这个社会的正面进取,你究竟提供了多少有益的资源或东西。
让人心平气和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胸襟开阔,而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切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缺乏这样的认知基础,个体断然不会拥有一双如秋水般明亮的双眼。而且,这件事与个人的智商高低关系并不大。也就是说,你可以是某项领域的所谓学者和专家,但却完全有可能在见识上就是个一叶障目的糊涂蛋。曾经,有知名的经济学家不知那根筋搭错了,竟然在某次访谈中当众大肆贬低中医。其理由如下:虽然自己不懂中医,但却不需要去懂,因为那些糟粕并不值得去学习。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要想教会这样的人懂得谦卑,只能是从头再来,但该让谁去教育他呢,我不知道,只能无语。
好德不如好色的生命实践深刻表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注点,从来都不是比较严肃且宏大的问题,而是一直在围绕饮食男女和追逐感官去纠缠和打转。只要去书中寻求黄金屋和颜如玉的想法不变,高考的热度就不会减。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由的思考仍是一件比较罕见的事。看啊,千年以来,把读书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看待,就是我们最为深刻的痛苦与烦恼之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以此功利视角来进行阅读,不仅是在曲解和亵渎读书本身,更是对生命活力本身的误解与摧残。它还涉及到此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进则儒,退则道,败则佛,如此去对待生命的意义与天道,除了用短视钻营来形容外,还真想不出别的词语来概括如此这般的红尘颠倒。不要再去相信什么公知教导,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你信仰什么就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只是,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