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弗里奇报告的旁思

   Jia_River, 于2015年2月13日

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出任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1942年,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诸多原则、观点和方法闪烁着光芒,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闪耀光芒的社保思想

以下观点源自报告,影响深远。其中,工伤保险浮动费率、3“u”原则等观点,为该报告增添了智慧的光芒。

社会保险的含义:1.强制性。2.共济性。3.工伤保险可实行浮动费率,根据风险调整费率。

社会保险:1.功能。 兜底线、基本保障。社会保险是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

                2.责任。 国家、个人、企业共担。国家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不应扼杀和替代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3.原则。 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某些群体的局部利益。

社会保障的3u原则: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险可以概括为三“u”。普享性(universality)原则、统一性(unity)、均等性(uniformity)。

待遇标准的确定。1.按照专业机构对生存需求的研究,以1938年的价格为标准,计算出正常情况下维持生存的每周收入。  2.暂定水平比1938年价格上浮25%。3.计划实施时,根据情况可对费率和待遇水平进行调整。4.如果社会政策要求社会保险方案提供的福利待遇高于基本生存水平,那么可以提高费率和待遇水平。相反,则可降低费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基本生活需要的定量。(工作年龄和退休人员比较)报告对比了1938年工作年龄和退休人员主要生活开支,包括食品、衣着、燃料、照明和家庭杂项、房租等开支,得出退休人员生活开支占工作年龄内的93.8%。这个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关于资金来源。主要三种来源。1)国家财政,即公民根据本人收入状况作为纳税人缴的税。2)社保方案未来的享受者,公民根据本人收入状况作为参保人缴的费。3)签订劳动合同并据此雇佣劳动者的雇主。

关于税、费。差别在于,税与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挂钩,与将来享受待遇高低无关;缴费与缴费者享受待遇高低相关,与支付能力无关。

统一费率、统一待遇

二、旁思

旁思一:预则立。1941年,还在二战中的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负责考虑英国战后重建问题。1942年提交了报告,1944年英国政府基本采纳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发布了社会保险白皮书,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险法律。战后即开始实施,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1942年,政府部门预先着手考虑战后问题,能沉下心研究出这一指导无数后人、影响他国的巨著,着实不易。

旁思二:不断吸取教训。英国1930年实行了一个计划,由政府负责长期失业者的一项福利举措,也用在长期残疾者身上。贝弗里奇报告提出该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不应让参保人觉得可以源源不断得到不劳而获的收入。政府财政支出是用于促进就业、预防和对抗疾病,而不是对一个不完善的保险计划进行修补。这条教训对我们今天也大有裨益,政策制定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该得到保护的人得到保障。

旁思三:精算与社保。精算在商业保险计划里举足轻重。然而社保,一是政府行政力量是支撑,二是强制一代接一代公民参保并征税,没有必要为抵御精算风险而储备资金。当然,这是贝弗里奇的观点。但是从中蕴含的道理:政策设计和公平性最为关键,财务可持续性要得到保证。

旁思四:关于社会保障的共性。社会保障是每个公民最关心的问题。公民作为享受者,甚至比政府管理部门更关心个人的待遇,公民往往从具体而微的角度,管理者则要从公平普遍和宏观的角度考虑。

每个国家面临的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都大同小异。制度制定者总是在不断的争论、比较中权衡,在人们的愿望、可得的资源中比较,选取相对公平、合理的方案。

关于流动性。当社会保险计划和经济利益挂钩时,社会保险成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劳动力流向待遇高的地方,二是需要可行的转移接续计划,三是各国渴望在社会保险方面互惠的安排。(关于社保转移接续,该报告只点了题,没有解决措施)

旁思五:提高统筹层次的思想。该报告的改革要废除财务独立、管理着国家强制社保的批准社团制度,主要是在社团制度下,参保人缴费相同,待遇不同。批准社团组织相当于互助会,按照精算风险发放待遇,由于条件宽泛,只要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的业务在参保人控制之下都可被批准社团。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些社团有资金盈余,另一些没有。对参保人的不利之处在于:参保人员流动频繁,居住地变动就没有了保障。报告提出废除批准社团制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避免制度碎片化,利益方面可以看做统筹层次的提高,利用大数法则,调剂余缺、分散风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