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注定是求学生涯中难以忘记的一天。第一次因为作业不合格被叫上讲台,第一次跟老师在四目相对的情况下,交谈良久,第一次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如此淡定。
回到座位上,我盯着作业本出了神。我在思考:为什么全班几十个同学就我没达到要求?是字数太少?还是花的时间太少?是上课不够认真?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一遍,两遍,三遍,……最后我的答案锁定在了两个字上—用心。
对,就是这两个字。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以一个努力学习的乖乖女形象示众。大家对我的评价都如出一辙:勤奋、刻苦和文静。无心学习的同学不理解我为何会如此努力,成绩优异的同学不明白我的成绩为何与付出成不了正比。内心的痛苦纠结无人能懂,我也不打算逢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么多年来,只有我自己知道,这看起来很努力背后的原因: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天生愚笨,没有举一反三的理解力,没有如鱼得水的交往能力,更没有什么特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啃书”,把整个人埋进书堆里,砸尽大量的时间,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脑子和身子都不得片刻空闲,于是我麻木了。我以这种你没有别人聪明就必须比别人多花时间的想法为自己的行为披上了合情合理的外衣。
高一到高三,我的生活是灰色的。处在实验班里的我无时无刻不在被周围的同学“撕扯”着,在他们眼中,上课和下课的区别就是换个时间点睡觉、说话和吃零食。我不知道是学校先放弃了他们,还是他们先放弃了学校。处在这样一个班级,要想好好学习,是要面对无数难以预料的困难的,嘈杂的学习环境,对我认真学习的态度冷嘲热讽的同学,对我们学习不甚上心的任课老师,真有一种地面上的鱼努力挣扎却只有身子离地,头尾任在地上的无奈之感。第一次高考,刚过三本线,仍稳居班里的千年老三的宝座。班里第一名那个女生最后去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也许是一种惺惺相惜,也许是一种心照不宣。
一个暑假过去,我那份打死也不复读的决心如地震中的大厦般轰然倒塌。高四的生活却给了我别样的惊喜,遇到了现在的闺蜜和心动的那个他。可是,我的形象仍没有变,一如既往地埋头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活泼善良的同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第二次高考,成绩比第一次进步了几十分。
进入大学的我,仍坚持“天道酬勤”的观念,这个“勤”在我的字典里就是努力,多花时间,所以大一和大二的时间基本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虽然成绩起伏挺大,但进过一次班级前四成了我继续这种学习方法的理由。这种砸时间换成绩的方法无异于慢性毒药,它会不断地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它也会不断地麻痹我自己,告诉自己没有别人聪明就就该别人多花时间,正所谓“笨鸟先飞,早入林”,可是如果我飞的方向是错的呢?现在我想问自己:难道真的是别人比我聪明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把“用时”和“用心”划了等号,所以一直以为花大量的时间就能问心无愧,做到自己的水平的最好,直到这一次作业被老师退了回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观念简直错的离谱。如果不用心,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在偷懒,如果很用心,花再少的时间都是在进步。自己的作业字数和所用的时间都不比别人少,唯一比别人少的就是用心的程度,事前把重心放在了字数上,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信心。我认为“用心”就是对一件事很在乎,会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能在行动之后问心无愧的一种状态或心理活动。过去的我缺的不是时间,而是“用心”,现在的我呢?将来的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