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真得很多图!!!请用WiFi~~~
从本周六到下周五,参加两个连续的封闭培训,没有时间去扫街了,唯有先将前段时间的观察积累整理成文,此为城市观察笔记之四。
一、门:怪我喽?
新秀某小区的后门,管理者出于安全考虑,希望小区住户能沿着红色箭头方向,走有护栏保护的人行道,而实际情况呢?
向外开的铁门和护栏之间的距离狭窄(第一张图黄色线条),同时,向外开的铁门挡住了往人行道的通道,因此,大部分人自然而然还是冲向了机动车道。。。
门:怪我喽?
所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大家可随便开脑洞!
二、深圳地铁。。。
人对于习以为常的事物很难发现变化。一旦接触少了,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眼睛。自从搬来黄贝岭后,就不再需要坐地铁上班,但为数不多几次乘坐地铁,发现深圳地铁的安检系统真是越来越那啥了。
首先,是在过包安检机前多了一道检查人的安检门。过那个门的感觉很奇怪,总感觉有看不见的射线在扫描自己,伴随着摄像头。除了这个,另外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最开始大部分的站台,乘客可以选择不经过那道安检门,但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的站台已经通过设置围栏的方式强制行人过安检门,我只经历过几个人流较少的站台还暂时未设置围栏。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高峰期的大排长龙,之前只有过包安检的时候,没有带包的人能够分流通过,虽然也要排队,但速度总是比现在不仅是包连人都要安检的时候快!
目前只经历过香港的地铁是不需要安检的。所以有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思考:1、安检是必须的吗?2、安检门是必须的吗?
三、成为一个无家可归者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高架桥下的一个通道,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几乎每天都会在通道上遇到同一个无家可归者睡在路边。她约莫五六十的年纪,好几次看到她自言自语,然后痴痴的笑,但大部分时候,我是看到她已经睡着。她有一个小推车,用来拖着她所有的家当:被子、衣服、瓦楞纸等。
她怎么吃饭?她白天去哪里?她为什么成为无家可归者?。。。我对她充满好奇,每天经过都会拍一张照片,打算找一天去跟踪一下她的生活轨迹。
四、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模糊性
这是个坐落于新秀某个高层小区一楼架空层的理发店。一楼的架空层属于公共空间,但一把椅子,一个镜子,一个电源插头,一套理发工具,就轻而易举的将部分的公共空间转化成了私人空间。另外,因为这个理发店无围墙的缘故,它开工的时候是一个公共空间,剪着头发的人可以和隔壁打麻将的人聊天,当它歇业时,这些物品就形成了一个私人空间场域,其他人就不会再去动这个地方了。
类似的还有,放置在门外角落的婴儿推车和通过挂绳形成的晾衣场,私人空间延展到了公共空间,处在一种边缘的重合状态中。
空间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此处可以思考的问题是:公共空间如何被人的需求所营造?
四、舒服的不舒服的城市设计及民间智慧
天桥坡度太高,推单车、电动车费力,且不顺边。拖车、行李箱估计也够呛。所以这个无障碍是打了折扣。
这个商场前的圆盘底座原始计划用来放装饰品的,比如圣诞节的圣诞树。在没有节日的时候,这个圆盘成了一个公共空间,小孩子可以在圆盘中间打滚,大人可以坐在圆盘上聊天、等人,果然,还是要有能坐下来的地方才行。
门发挥了它最后的价值!
这个无障碍是挺不错的,但是呢进口只有上行电梯呀!所以拎着箱子还是乖乖去找无障碍电梯吧。
瓶子可以卖钱,但是没有收集工具怎么办?好办!瓶子踩扁,放在扎在垃圾斗上的松紧带圈里面,完美解决!
以上为城市观察笔记之四。
城市观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