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彤彤来访,一脸沮丧。她早就是我们心目中金领的代言人,30出头的她当年刚毕业便就职于某500强,工作7年不到,就连升了3级,一般人都得熬过十年才有这样的好福气。
原来,彤彤所在的公司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架构调整了。说白了,就是清理辞退员工。两年前的精减风波刚刚平息,新风暴又来临了。即便彤彤这样的人精,也如惊弓之鸟,忧心忡忡。
无独有偶,华为的内部沟通网站心声社区有帖子透露,目前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的老员工,主要针对程序员。
该消息虽然遭到否认删帖,但华为手机出货量高,利润低,老员工不断增加的薪酬也给华为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华为接下来怎么办?任总一篇讲话意思很明确,华为不是养老的地儿,不拼命怎么行。如此看来,帖子是删除了,内容依然会被践行。
80后,尴尬的一代。
读书的时候,大学扩招,学历优势荡然无存;毕业找工作,经济形势不似从前一片红火,加之毕业人数众多,不求养家糊口,只求一人吃饱;工作几年好不容易有点存款,东拼西凑,离首付还差了一大截。
于是求助家乡省吃俭用的父母,拿上他们攒了一辈子准备养老的积蓄,再被冠上“啃老”的名头;终于凑好首付,房价一天一个样,蹭蹭往上涨,原先买的起中环的,只能跑去外环。
可外环外也有春天,看看人头攒动城乡结合部的莘庄,高峰时间地铁不是用来挤的,你只有被推进去的份,就这旮沓,房价可与中环试比高;终于定好房子了,不能停歇,必须和政策赛跑,单身外地户口被限制不能购房,房东趁火打劫开始跳价,于是求爷爷告奶奶,连夜约谈把首付款送出去,只为在魔都有个安稳落脚地。
刚刚开始庆祝背上房贷,公司又开始动荡裁员,你离还不起贷款只有一步之遥;借钱的时候银行笑靥如花,亲,想买什么都可以,我行有各种信用卡可供选择,这是个提前消费的年代。可是银行没有告诉你如果还不起钱,他们是如何面目狰狞对付你的。
苦不苦?苦。没有70后的好政策助你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没有90后的爹妈替你打拼江山,这个世界原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但,不变的真理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决定不了将要面对什么,但你能决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你能依靠的大树,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在这个热衷裁员的年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真的勤奋了吗?
小A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晚上11点回复邮件,半夜开电话会议是常事。如果出差凌晨到的机场,第二天9点仍能精神抖擞出现在办公室。可这么勤奋的人每次升职都没他的份。
给他的理由很简单,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小A日复一日,忙得都是到手擒来,不用脑的苦力活,说白了,都是重复劳动。只完成领导交代并且也是自己熟悉的,游刃有余的工作。
对有挑战的新项目和新岗位他总是各种借口推诿,懒于学习,又害怕出错。任何事物,未知因素必然存在。跳出舒适圈,勤奋在未尝试的,对职业发展有好处的事物上。
那么,哪些事算对职业发展有好处的?最直接的便是找参照。看看你的直属领导在做什么,看看比你优秀的同事在做什么,你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找到它,重点强化,有目的地勤奋。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彤彤所在部门一位为公司服务二十多年的老员工,没能逃脱上次的精减风暴,都快到退休年龄,却极为心寒地收到通知。可能你会说太没有人情了,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残酷,安乐窝不存在,养老型公司早就被淘汰了,大树底下无法再乘凉,即便是彤彤这么优秀的人,时时都有危机感。
你有五块钱,那就能买巴比馒头家的两包子;你付的起首付,才能买的了房;你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公司才会聘用你。我们总抱怨怎么不给我提供资源的时候,是否换个方式问问自己,我有什么呢? 你有什么决定了你能换到什么。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关系,只要你还活着,有时间,有精力,愿意努力,那么总有机会。从现在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是否还有好奇心?
很多人,包括我,毕业的时候,挤破脑袋要进外企,为何?表面光鲜,说出去有面子,企业名气大,平台大,培训系统完善,当年的起薪相对有竞争力。
不得不承认,完善的系统化流程对于项目的整体把控是有好处的,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不知变通,死板,排斥新兴事物。
每个人,安分守己地做着自己分派的任务,开发的负责开发,测试的负责测试,忙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过问别人的工作,也不多去承担。
几年之后,在新兴公司和小公司待过同学,薪酬待遇不比在外企的差。为什么?他们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一项任务,从头到尾得全部跟踪,承担更多的职责,不确定性让他们保有更多的好奇心,相对而言,更能全盘考虑项目进展。
你是系统化积累吗?
前两年,我跟风考中级职称,虽然知道考试不难,但一段时间煞有介事地读英语,做模拟操作题。这样的跟风,不是一次两次,我还眼馋周围人都考MBA,又看看MBA每年学费都在上涨,貌似只有立马读了才算赚到。
可我考MBA有什么用呢?认识牛人呀。真的只有上了这个学,才能认识更多的牛人吗?忽然觉得自己真可笑,读了这个书,更多的接触到的是和我一样的想认识牛人的同学吧。如果单纯只想认识牛人,大有其他性价比高的门路哎。
所以,我对自己的长远目标是模糊的。各种盲目的考考考都未以应用为导向,这些考出来的技能在考试结束那一刻就终止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际应用方向得保持一致,这样个人积累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明确目标,看看自己想做什么,围绕这个目标找出需要培养的能力和技能,针对这些想要的技能制定学习计划,逐一拿下,坚持积累,终有成效。
所有的理论都不及及时行动来的更有说服力,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不妥协,共勉。
PS
01. 奋斗这条路上,你不孤单。
02. 房贷的确让人压力山大,但有机会还是要背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