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子同学来家玩
随着一声“碰”的关门声响起,屋子里立刻变得安静了许多。我在床上又小眯了一会儿,起床开始收拾被儿子和他的A同学乱了一中午的房间。
两个小时前,儿子突然领了A同学来我家吃中饭,虽然有点措手不及,但我还是热情张罗了饭菜,招待这个小客人。
两个小朋友则把家里的平板、苹果5S手机翻出来,酣战了起来。一边嘻笑着盯着手机、平板,一边大声交流着游戏,整个中午房间里都充满了欢乐的童声。
A同学是儿子的同班同学,语言表达能力极强,也很有礼貌。平日里经常在一起玩,所以偶而也会来家里吃饭。最近一段时间,A经常不提前预约就来家里,还找理由说家里没人做中午饭给他。我知道他在撒谎,但是想着他是儿子的朋友,也就默许了。
2.苹果手机不见了
两天后,我恍惚间觉得苹果手机不见了,我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没找见。因为平常不用,所以没很用心去寻找,只当它正静静地躺在哪个小角落里。
偶尔,我也会自问自答“手机会放哪里呢?”
难道是他......“偷”走了,记得以前A同学来我家,看见好看的笔就想跟我们要,因为东西小也没留意过,只是觉得后来不知所踪了。不管怎样,我还是不想把“偷”这个字安在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身上;对于儿子,因为了解,所以不怀疑 。
我满怀希望地等待手机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希望一切猜想都是假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无暇的。
期间,我曾多次询问儿子,他总是双眸清澈、不带丝毫掩饰地说"不知道";我问他可能会是A同学拿了吗?儿子立刻会反驳我“怎么可能?”,他从心里觉得同学不会干这样的事。
几次和A同学电话交流,想从他嘴中得到实情,但是A总是避而不见,答复曰没见;邀请他来家里找找,也总是找借口不来。
3.真相到底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手机找不见已无关紧要。但是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越来越疑惑。
如果真是A同学拿了,我有必要告诉他家长,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加强教育防止他走入歧途。
然而再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我不能随便向A同学家长开口,这样不仅会伤害纯洁的小学生,也会伤到两家人的关系。
一周后,学校开家长会。开完会我和儿子、A同学一起往家走,路上就邀请A来家里吃中饭,A同学欣然答应。
在儿子的那个小屋子里,无论我怎么旁敲侧击或直接了当问手机的问题,A同学都闪烁其词,答曰没见。只说是离开时放在了儿子的床上。
我发动儿子和A同学一起把床铺翻了个底朝天,依然没有找见。中间几次我偷偷瞄一眼A同学,总是不经意间碰到他看我的眼神,然后又迅速躲开。
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有个了结了,可是怎么做呢,没有证据,绝不能随便怀疑孩子们。
4.真相大白
想起家长会时,老师说个别同学背着家长偷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也玩,严重影响学习。于是我思考再三后给老师发了微信,告诉她:两个孩子在家玩,估计把家里的手机带到学校了,怕影响孩子学习,请老师查查他们的书包,看看书包里有没有。
我特意强调是两个孩子,就是不想让老师、家长误会了A同学,也不想让A的家长过于伤心,或者误会了我的好意。
老师也非常的配合,不费摧灰之力就在A同学的书包里找见了一个苹果5S手机,并给我发了一张图片,让我确认是不是我的手机。仅凭一张图片我还是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丢失的手机,也不愿意凭此认定就是A同学偷了手机。
晚上和老师电话解释了原委,老师根据我说的手机特点证明手机确是我的,事情终于真相大白。说到A同学时,我不愿意打电话告诉他的家长,只想有机会亲自见他跟他讲讲道理。
而老师则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必须告诉家长,让家长采取措施,及早教育孩子。
随后,老师通过委婉的方式告诉了A的家长,并通知家长拿走手机,好好教育孩子。
当日下学回家的儿子,一脸不高兴,闷闷不乐,写完作业后,也不理我们。但我看出了孩子心里有事,肯定还是个大事。
有意无意地跟他聊,才知道原来下午老师在学校里公开翻他和A同学的书包,在A同学的书包里发现了苹果手机,并训斥他们把家里的手机偷带到学校玩。
儿子觉得被老师批评很没面子,况且他确实没玩,也不是他把家里的手机带到学校的。他觉得老师冤枉了他,所以很生气。
我跟儿子解释为了不伤害A同学,只能说是“两个人”玩心太重,偷偷把家里手机带去学校了。结果儿子更生气了,认为我不信任他、诬陷他,栽赃陷害他。
我和老公一边偷偷笑着儿子的用词,一边合力开导他,表明从始到终爸爸妈妈都相信他,知道他从小就是个正直善良的好孩子,一直都很懂道理,不会有偷的行为。可是儿子总强调我们说A同学“偷”的行为是无理由的,不应该怀疑他。
下午在学校老师的行为已经让同学们都觉得A和儿子的行为很不好了,让同学们很看不起他们。(呵呵,看来事情比我想得要复杂的多。)
睡觉时我特意跟儿子躺在一起,方便聊聊天、说说话,经过睡前平静的沟通之后,我知道了儿子的想法,也向他说明了整个事情处理的方式和原因,尽管他还是认为我“栽赃陷害”他,但是从心里他不再排斥我,也知道确实是A同学“拿”走了他的手机。
5.反思
第二天A的妈妈亲自带着孩子找老师拿走了手机,并与我相约见面,当面批评了A。从言语中,我知道了A妈妈很明白儿子的行为、也很感激我整个事件中的做法,我心里释然了:知道了丢手机的真相、挽救了一个误入歧途的小朋友。看着A妈妈和A红红的眼睛,我替他们痛心,也深深的反思着:
反思整个事件中的A同学:
1、无知者无畏。对于A同学,或许从来没有把背着别人拿走不属于自己东西的这种行为认为是“偷”,始终没有认为撒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欺骗自己的朋友、家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正是因为这种无知让他觉得无所畏惧,让他接二连三的撒谎。
手机交还我的时候,我看到他母亲和他眼睛都是红红的,我知道他母亲痛恨他的欺骗,我感觉他虽然没有给我赔礼道歉,但是他的心里一定有所触动。
2、侥幸心里严重。A同学多次撒谎,不说出手机的下落,是他幼小的心里有严重的侥幸心里。
他不知道大人们通过推理早就把他列入怀疑对象,他也不知道大人们是想方设法又要保护他又必须警告他,防止他滑落深潭。
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我抚摸着他的头,认真地说,“你是一个很乖、很聪明的孩子,但是这次犯的错误是非同小可的。
现在阿姨知道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你努力改正。
在六年级的最后几个月里,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学校,结识好的同学。不要和坏人学坏,要和好的同学学做好人。”
但愿这些话在A同学的心里会产生波澜,并影响他的人生向正途发展。
反思儿子及同龄人的教育:
1、沟通不是唠叨。唠叨多了让人烦,沟通不恰当就是唠叨。沟通要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要让孩子把父母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
整个事件中,每次说到A同学的行为,儿子都不待听,他认为A同学不可能“偷”。
老师当众批评他们瞒着家长带手机到校后,儿子很有情绪。我和老公围着儿子跟他讲道理,儿子简直烦的要死,直想躲起来。
因为他一直都不想相信这事是真的。直到我们找到手机、直到我们躺在床上静静地、慢慢的聊天时,儿子才认真的说出了他的想法、看法。
2、教育不是打骂。在与A同学母亲交流中,了解到她知道丢手机真相后,痛打了A一顿,还不敢告诉他父亲,估计会有更严厉的惩罚等着A。
每次跟A交流时,他都以不作声了事,估计A觉得打一顿不算什么,自己结实不怕疼,打了事情也就了了。
骂更是不痛不痒的,爱怎么骂怎么骂。虽然家长也有沟通,但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疏导更重要。
3、平等对待孩子。向对待成人一样看待青少年。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性子里很拧,家长不能再把他们当儿童一样看待,简单说教、严厉呵斥只会让他们反感,要平等对待他们,有什么事情和他们商量,有什么问题找准机会、平静的谈,切不可简单动粗,心理问题要疏导。
丢手机事件就此结束,被我“栽赃陷害”的儿子终于知道了我的良苦用心,也原谅了我,两个小朋友应该还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