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人性的观理解不能忽略整个环境背景和社会关系……我们需要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序列里比较两个孤立的现象,并在个体统一的行为行为模式中对它们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系统有效地处理繁杂的主观印象信息,将它们凝练成对个体性格的全面评估。
我们如果能成功地利用系统的杠杆,将个体的多个孤立现象整合起来,并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就能以点见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环境-个体行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体的行为模式都有清晰的路径,对个体的评估也极具学术和实用价值。……理解人性就拥有了更坚实的科学基础。……依据这一系统进行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应将个体至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整体之中。
构建社会—环境—个体行为系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们通过自身和其他个体的经历、心理现象对此进行了说明。这个系统中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因素,对于理解人性而言,仅仅观察个体的心理现象远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群体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性格绝不是判断个体道德的基础,而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以及所生存的社会之间关系的指标。(阿德勒《理解人性》p125)
我的理解:这是心理学家的至理名言,虽然性格具有社会性,而道德就是涉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但是观察人性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评价,而是观察个体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所生存其中的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