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都在说动笔之前应该想好要表达的主题,想好受众的心理,想好如何能引起共鸣,可有时候,我们写作最终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取悦自己?因为不写总觉得少些什么,心里憋着难受,所以动笔,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理由?
当然,现在都在讲究流量和读者,衣食父母才是文章应该取悦的对象,如果能有中正客观的立场,再加上独到的分析和见解,自然是好的。但是,身在某个位置的时候,我们总避免不了的要为了写作而写作,比如近期的热点新闻和关注领域的最新动态,或许这都不是我们最关心的,但却是我们平日里不得不写的。
有时候,为了某个选题绞尽脑汁的思考,以为已经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总会被批得体无完肤。说来也是,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任何一个人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更何况每个人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样,而身为领导的审稿人,更是不得不对任何一篇交上来的文章做出批注,或许他在批注时也是绞尽脑汁的,但他必须得做。如果我们妥协或不去争辩些什么,自然就完全否定了自己,可在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立场的时候,真的很累。
除非真的很差,但是,真的很差的文章自己还会满意嘛?如果满意后交付上去的文章果真不堪入目,那自己是有多么的差劲,而当初领导的眼光又是多么的差劲才会招揽进来这样的属下。
太明显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出来。而那些心照不宣的东西,能写而不能写,不想写而偏要写才最可恨。同样的用词和表述会被要求换一种方式,但是意思并没有变;这次按照批注修改过后竟然又得到了改回前一版的要求,此次的意见竟然和最初自己的意见是相同的,可见有时候领导们时间太忙是有原因的,分身乏术的忙前忙后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但又何尝不是思维固守的一种表现,放不开,顾忌太多,不敢试错,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合适的接班人。
所以,在某些时刻,他们也是让人心疼的,毕竟很多文字一旦发布后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们不允许也不应该冒着风险任手下人妄为,这种矛盾也是长久存在的吧。
关于成长,最重要的当然是个人,可没有一个合适引导,只是把你放在天地间,然后就希望你长成我想要的模样,这可能吗?后来,肯定是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是领导想要的。这个时候,一定的束缚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都说,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但是写作完成后被人否定肯定是一件十分不悦的事情,最难的是我们需要推翻自己,然后需要努力的说服自己再去按照自己并不认同的想法去修改,有时候成文可能会觉得效果还可以,但更多时候修改过后的文章已经不算是自己的了,尤其是将整个结构和脉络全部打散之后。
再回到为谁写作的问题上,为自己写作固然是对的,可为自己写作也可以说是自私的,因为满足的自己,解决的是自身的倾诉,但是对读者而言,他们若是无意了解作者这个人或者一时没兴趣读不下去,这就错失了一次文字上的相遇。再往大了说,写作如果能体现出什么,改变些什么,那就是另外一种境界了。
所以在写作方面,很多名家们都说坚持写就对了,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慢慢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式,找到自己到底是为谁写作,找到那个写起来最舒服也最让人接受的文章风格来。
写作,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富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事,写完之后更应当是身心舒畅,一扫疲惫的,正如现在这般。
至于那种写作的痛苦,要么是没动手只动脑,要么是动笔前动脑太多还迟迟不动手,要么是动笔后自我不满意,要么是动笔后思路停滞,要么是动笔后不得不面临修改,要么是完成后的被抨击。
当然,最痛苦的还是被删减,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否认和不认同。
不管是出于哪种考虑,对作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伤害。不过对于一个年少轻狂的写作者来说,应该是很多时候应该对他的文章进行不断地打磨,让他不断的痛苦,让他不断的思考,让他不断的总结。
痛苦得多了,他的进步自然也是快的。
文/好好的20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