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嫁出去不久,由于姑姑街中心的商店,生意越来越好忙不过来,就让我帮忙打理另一个商店,那个商店就在我们中学边上,商店不大。主要卖些学习用品和一些零食,也卖些烟和日用品。
我就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但昔日的同学已各奔东西,可我们那一批的同学确实是值得娇傲的。别的不知道,考上北京的有两个,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北京科技大学。
考上北大的是我们一起长大的,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班的前三名,他的母亲和我的父母都是好朋友,也有一些亲戚关系。考上北京科技大学的是中学在一起的,和我姑姑是邻居。他的故事有一些传奇。
印象中他和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一样窘迫,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个子不高,极少说话,偶尔也会灿烂的笑一下。他坐在离我很远的第二排。特别安静,只有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会滔滔不绝,没感觉他学习多么刻苦,但学习特别好。
从这个学校毕业以后,有时陆续听到他的消息。他们家有哥仨,他是最小的一个,两个哥哥都快到十九岁的时候,相续而亡,那时人们谣传都说他太聪明了,家里要出大人物,累及家里弱的人。
但这些都是愚昧无知的思想,那考上北大清华的多了去了,也没几家出事的,只是巧合而已。又赶上他们家实在太穷了,人们就胡思乱想。好像有钱人家孩子有出息,都是天经地义的,穷人家出个人才就不合情理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在那个年代,能考个大学确实不易,不像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那时的大学生是国家分配工作的,也给你解决住房问题,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从此就吃上了公粮,听着就神气。更不要说从一个小山村考到北京呢!那更有许多话题,也不为怪了。
再知道他的消息时,时间已过了二十几年。有一个当初要好的同学告诉我,他也在北京,要加我的微信,于是就加了,他发过来好多他在科大时的学生照,还有他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人已不是当年的清瘦和矮小,已是一个体健而成熟的男子了,脸上仰溢着自信和幸福。
看着他的照片我为他祝福,也为有这样优秀的同学而感到自豪。他们已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不能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人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