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越来越难专注于读一本书,即使偶有空闲,想认真捧读一本书,但读不多久即被手机“勾引”,情不自禁放下书去刷屏。如此反复,即使刷屏后暗生愧疚,仍不悔改。
直到近日偶遇这本书,竟能做到心安气定,不再想刷屏,认真读下去,而且不可思议地读完,甚至读后,又重新翻回,不时回味。
什么书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竟能打败现在人人宠爱的手机?
它就是《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作者就是许多人都熟知的名篇《落花生》作者许地山先生的女儿许燕吉。
与其不开心坐牢,不如找一点事开心
对于该书,许多人都震憾和叹惜:许燕吉——这位名家才女,因时代和历史原因,被迫下嫁一位白丁老农的悲惨命运和坎坷一生。自己也同感,但读后再翻该书,发现:
名家才女许燕吉,从童年的香港华屋名车、上名校品佳肴和有保姆悉心照料,到以后的入狱、下乡劳改、甚至为生命所迫嫁给不识字的老农。虽然她的命运如此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但其人生各阶段的照片表情都始终充满笑意,透着乐观和平和。
1940年,许燕吉与父亲许地山、母亲和哥哥在香港
1939年,许燕吉6岁照,香港“景星”照相馆摄影
1948年,许燕吉,明德女中高一时
1954年,许燕吉,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时年21岁
1955年6月,许燕吉和刘娘,北京合影
1964年8月,坐牢6年,刑满就业
1971年夏,许燕吉嫁给不识字的老农
1996年,和农民老伴
童年丧父、少年颠沛流离、婚后失子、离婚、6年牢狱、下乡改造、无奈嫁不识字农民,剖竹、织布、养猪、兽医、劳作等各种名家才女看似不应经历的,她都一一遭遇了,并坦然面对。没有抱怨,一如年少时的乐观平和,她为何能做到心态如此好呢?
对这个问题,许燕吉的回答是:
国家的事不是我能左右的,一个小人物在人海里就是微尘一粒,风把你吹到哪儿就是哪儿。我的心态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只能这样,别无选择。有一回陈鲁豫采访我,我说无论走到哪儿,哪怕在监狱也好,我都挺快乐的。她有些不理解。其实,坐牢了又能怎么样?与其不开心地坐牢,还不如找一点事开心呢。再说,你要想找开心随时都可以找,想找不开心随时就能找,都在自己的选择上。
章立凡评价许燕吉:
许老师的经历是许多不幸中的一种不幸,但她并没有把这种痛苦变成一种自我摧残的东西,而是变成一种她自己能够坦然面对并且转化成生存的力量,这是我很敬佩的地方。
许燕吉说在牢里寻开心,其实她在牢中的实际遭遇曾十分悲惨,非常人所能忍受,但奇怪的是她竟能坦然面对。例如:
初进女监不久,开针对许燕吉的斗争会,令她站在一张高板凳上挨批斗。突然,一名狱友喊了声:“下去吧!”在许燕吉背后猛力一推,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下栽到墙边的木架子上,磕得腿鲜血直流,几乎站不起来。之后,又如此摔她几次。……致许燕吉右腿终生留着指头大的疤痕,胫骨沿上永远有一个大坑。
即使在狱中遭遇许多类似的不堪折磨,许燕吉仍认为监狱里面的人性也没有多坏,一如既往想办法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例如,三年自然灾害时,监狱里死的人不少,她所在女监(妇女车间)的女犯人一个都没有饿死。这里面有许燕吉的功劳。
那时候,女车间停产了,大家24小时坐在监狱里,一个个低着头。许燕吉看到,以前每天劳动十多小时,人随机器转思想得集中,顾不上想家想倒霉的事。现在闲下来,想家再加饥苦,许多人伤心发呆。
许燕吉意识到,这种生活状态,人会生病、死得快,她想结束大家这种消极悲极状态,于是把大家赶到院子做体操,还教大家编口溜或念报。另外举行联合会、玩游戏等。通过多种活动把乐观和希望带给大家。顿时,女监车间有了生气和活力。
后来劳改局派人来调查,给她记了一个功。许燕吉对此说:人若是悲观绝望,精神萎靡,身体的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即使营养良好也不能健康。
想她不仅鼓励狱友如此,自己的一生也贯彻执行这个原则,即使命运多次被拧成麻花,生活逼得她想哭,她仍能坚持打起精神,乐观、平和面对。也许这也正是她虽然历经坎坷,心身倍受摧残,仍能活到81岁高龄的原因吧。
父慈母严,落花生精神永存
虽然许燕吉年仅8岁时,父亲许地山突逝去,但其“落花生精神”已溶化在女儿的血液里,行动中:不羡靓果树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做“有用的人”。
父亲许地山在小说《商人妇》中曾说:“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这也正是许燕吉始终乐观的原因。她在书中前言称:“父亲养育我只有八年,而他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享用终身。”
许地山喜欢孩子,也招孩子喜欢,陪孩子们游玩。还爱旅游,体恤贫苦人,幽默笑开玩笑,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特别是夏初家里乘凉,父亲给燕吉和哥哥讲故事,教唐诗,但是趣味说,不细讲,让孩子们慢慢领会。甚至冬日晚上,放下工作,为孩子们“演戏”,不仅有动作、道具,还有配音。……通过这些故事、游戏、谈话等,父亲把他的思想和价值观慢慢传递给孩子们。
儿时的许燕吉和父亲许地山
细想,许燕吉这位名士之女,日后历经坎坷,在狱中在乡间和各路人等打成一片,相处融洽。和父亲许地山的浸染也不无关系。
许地山虽为香港大学教授,但和底层大众没有隔阂。例如,带家人去坐电气火车郊游,上车,找不到他,原来,他已经在火车头和司机聊天。下车后,司机探去身子和许地山挥手告别。
看龙舟赛,许地山也能和船工聊到一块儿。还有卖菜婆、卖蛋婆等。经常接济人,帮助人。曾有位台湾青年要到香港邮局工作,被要求得有人担保,虽然许地山不认识这位青年,也爽快地为他作保。多年以后,这位台湾青年,已是台湾政界“大佬”——谢东闵,托人带照片送给许地山夫人,向她们问好。
正因许地山的人格魅力,虽然他早逝,但其对家人的惠及却绵绵不断。孩子们就读的学校免去学费等,还有各路亲朋好友对许夫人和孩子的关照,热心为许夫人介绍工作等。
许燕吉说她家是“慈父严母”,相比父亲,母亲周俟松让孩子怕,很少和孩子有亲昵动作,也几乎没和他们玩过。但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的母亲,善理财治家,弥补了父亲的弱项。能熟练在香港盘山窄路上驾车,懂广东话。更重要的是,育儿很有一套:
给孩子们规定好:起床、睡觉时间,吃饭和大便时间也不能随意更改。让孩子们早饭半斤酸奶,不放糖,晚饭喝半斤鲜奶,虽然把小燕吉吃得挺胸凸肚,但正是母亲对孩子们健康的严格执行,才得以使许燕吉和哥哥在日后的下放劳作中,身体有了好支撑,顶住了各种想不到的损害。
更有母亲在父亲逝后,独力撑起这个家,从原来娇弱的家庭妇女,到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工作,不仅养活家人,还惠及社会,帮助别人,对女儿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不仅有大人物身影,更有底层人画像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封底内页写道:
历史,有的不仅仅是大人物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的辛苦、痛苦和隐忍……
我希望你们既看到水面上的花,也看到下面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根。
从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到许燕吉这看似平凡但实则不普通的一生坎坷经历,还能窥见许多大人物的身影,当然更有许多默默无名的底层人物的真实画像。
父亲许地山是学者、作家,母亲也是名家出身,所以在这本书之中,我们能遇到宋庆龄、梁漱溟、陈寅格、徐悲鸿、毛彦文、顾祝同、卫立煌、齐白石等名家贤达的或多或少身影,从侧面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性情。例如,描述齐白石:
见到白石老人,他穿着一件大件大襟长袍坐在躺椅里,白胡子垂胸,似乎有点儿仙气。我鞠躬请安自报家门后,他就大声喊:“伍啊!”伍就从里间出来,原来是位五十多岁的妇女。
他吩咐道:“你去把给周家六小姐的画拿来,她女儿来取哒。”说着把站在一旁的我一指,我赶快向伍也鞠一躬。伍瞄了我一眼,就转身回里间拿出来四个宣纸卷子放在齐老膝上。
齐老就向我交代:“这一张是我送给你妈妈的,这一张就不要钱;这三张是你妈妈要我画的,这三张是要钱的,一张25万元(币制改革前),一共75万元。”
我赶快把带来的钱双手奉上,齐老一张张仔细地数过就拿出几张递给了一旁等着的伍,说:“这是那天什么什么的钱,我们俩清账了啊。”说着把剩下的钱叠好揣到大襟里面去了。
但更多的是作者对底层人的真实描述,读后让人震憾,让人了解到那个时代还曾有那些一群默默无名的人真实地活过,真实感受着他们喜怒哀乐、底层人的苦痛挣扎。
许燕吉口中的“婆婆”,即被当作为礼物,送给其外祖父作姨太太,不曾生育,历经苦难,仍对人心怀感恩,不抱怨。
燕吉的保姆刘妈,因家穷,舍弃自家幼孩去做保姆,一辈子带大了七个别人家的孩子,可惜就是没有带自己的孩子。
燕吉的哥哥的保姆袁妈,也出身贫寒,分别在许地山、毛彦文和吴晗家当保姆,虽出身普通底层,却几乎一生在名流家操劳,以质朴能干得到主家的肯定。甚至和自己所带的孩子燕吉哥哥亲如母子。让人感动。
也正是这三位普通女性,在许地山先生逝世后,家中经济困难,扶助许夫人共渡难关:腾出两个大房间,办带伙食的公寓。袁妈给人做饭,刘妈打扫房间,给人洗衣,挣工资。婆婆管家中花草、小狗和小猫,编织等。让这个失去顶梁柱的六口之人,日子过得也能平稳。
刘娘(刘兰畦),一位能干又理性的女性,因丈夫欲娶妾,坚决不接受而决然离婚,独力抚养孩子,坚持教学等。中年遭遇女儿病逝,晚年又受尽冷眼和屈辱。但仍心怀良善,关心他人,给予燕吉许多温暖和爱,让人感慨。另有陈娘等,许多普通而又坚强,自食其力的女性。
狱中普通人物的经历更让人感慨,原来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印象最深、让人读后起敬意的是狱中的修女孙瑶真,看似普通,却有神奇、温暖、辛酸的一生。文中讲述孙瑶真,在狱中照应老弱病残,甚至还为病危的狱友送终。不论男女犯,她都帮着为大家治眼疾。
其中,一个学医的男犯在监狱医务室当医生,他不仅是个反革命,而且也是大流氓,常和找他看病的女犯有不轨行为,为此受到加刑处分。但修女孙瑶真常来医务室,他在受审时供认,却不起一丝邪念,因为他觉得孙瑶真像圣女。
以此真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即使在监狱这暗笼,也能折射出光芒,使恶人心生正念,肃然起敬,恶行歹念无影踪。
还有一位女犯为了上工被迫掐死儿子而入狱的真实故事。这类故事还有很多,都在作者的狱中生活中真实出现,并在本书中真实记录下来。
出狱后,许燕吉无奈嫁给不识字的老农,虽然感到心痛,但不久即坦然接受事实,积极融入其亲朋好友当中,甚至耐心认真地为这位老农家写家谱,写其家族的苦难经历,还有其前妻的坎坷命运。
让我们同时窥见了那个时代,底层农民家庭的几代苦痛挣扎和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平和、乐观,是她的吉
本书的开始,许燕吉写道,她的生日占了两个“13”,还赶上星期五,大不吉利!
外祖父为她起名燕吉,燕者,生于北京;吉者,可冲晦气。
该书原名是《麻花人生》,2013年10月出版时改名为《我是落花生的女儿》。通读该篇,确实感觉到作者的人生真如麻花,不知被拧了多少次。
但更让作者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该自传出版仅仅三个多月,即2014年1月13日晚,许燕吉去世。不由得感慨,她及时出版了该书,为自己,为书中各人物留下历史的真实见证。
出生日和去世日,均有“13”,是巧合,更像是轮回。从初点,再回到原点。许燕吉,以81岁高龄平和地离去。
纵观许燕吉一生,正如其兄所言:“曾经风高浪急历千古,依然心平气和对余生。”
其人生态度如此,现观其自传,也是如此,语言平和凝练,即使叙述人生坎坷,也透着幽默和豁达。
例如,成为农妇后走亲戚的描述:
每年春节后,或是这几家亲戚有娶媳妇、嫁女儿的事,都由我作为代表前去。我找出老头子妈妈的大黑毛巾顶在头上,再穿一件中式黑罩褂,尽量打扮得老一点儿,好当长辈。提上一篮子白馒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和一般的农家老婆没有区别,感觉挺奇妙。
行文到此,突发奇想,想同样遭遇那个时代牢狱之灾的名家之女章**,面对这段“才女瞬变乡间农妇”,该会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呢?
许燕吉的一生,形象说明了何为“吉”。
永带笑意,平和、乐观,即使命运给的是一出悲剧,她也尽力把它演成喜剧。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感谢!
©山水行之 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