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旧文已经说过,任何平台的起号逻辑都是这样。传送门:
可能我们听到大数据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在网络上面的一些活动数据,例如我们在抖音上面喜欢看美女,还喜欢玩游戏,然后每天的刷抖音的时长以及时间点,基本就能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年纪,爱好,工作,以及你的给你定位好所谓的标签。
但是大数据不仅仅只有抖音,有些是明面上我们能看到的,其实还有很多APP或者通信设备在不断获取你的信息数据。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当你和朋友在现实聊天的时候提到了某件商品,比如皮衣,那么不久后恰好某APP给你推送一条信息:某某降价皮衣,或者某某皮衣正在举行什么活动?
当你饿了想吃东西的时候,听到朋友说要吃什么吃什么,某外卖APP就给你推送信息?
另外还有没有遇到过,你在电脑上面打开了某个网站搜索信息时,那么和你同在一个WIFI的手机,也会极大概率刷到你在电脑上面搜索的信息。
甚至你会发现,大数据会比你自己更懂你自己!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几乎都是透明的。可能你们会问,这样窃取我们的隐私,难道没人管吗?
简单从三个方面说:第一是你在安装使用APP的时候,你会发现使用协议中,有诸如“用户体验计划”、“上传数据以改善用户体验”等等,不按同意就没法用。
第二,工信部确实是在打击一些非法获取隐私的公司以及团队,因为非法获取用户隐私以及贩卖隐私是一条比较成熟的产业链,这一般是指一些小APP,或者某些黑科技工具!
第三,现在每个巨无霸公司都在抢占流量,获取流量,挖掘用户需求,他们必定是有这些数据的,但是他们不可能拿出来贩卖,只是用来商业竞争而已。
假设,如果未来科技再进步,把大数据给国家民政局可查看,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面相,手相,成长轨迹,性格特征,原生家庭,学历经历,认知等等,在大数据里进行匹配异性,那么这样的婚姻是不是最完美的?
那么既然我们想在某个APP上面做号做出流量,你就必须顺应平台规则了,平台不可能允许营销机的存在,只要你安装打开了APP,他一定能获取到你的手机设备任何数据!
如果你刚拿到一个手机就立马下载一个APP就直接注册开干,如果你是平台,你会不会觉得这是否异常?
所以最好还是多下载几个APP,然后打开那些APP用几段时间给手机产生了缓存之后,再去进行注册开撸会不会更靠谱点?
日更第223/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