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即善事父母者,这是《说文解字》的说法。拆字,孝由老+子构成,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的意思。
孝字还有种拆法,上面上“土”,下面是“子”,即儿子在背土埋葬父母。古今皆有亡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说法。
今天,农历十月十五,父亲入土为安了,和母亲合葬于瓜园公墓,做儿子的,恪尽了最终的孝道。心里很痛,但心安了。
我们知道,“道”在中国古代,有着十分广泛的内涵,它生出万物,又可以包含万物及其变化。孝道“无改于父之道”,对象自然可以是一切事物。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为孝也。意思是说: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在父母死后,以礼制厚葬,之后每年都要去祭奠,这就是孝了。古往今来,世人大多是按照圣人之言来行孝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在世的时候,尽心尽孝,让父亲入土为安,心里坦然就是心安。以后,就是对父母绵绵不尽的思念了。
孝道、孝敬、孝顺,孝心,再讲点智慧,这孝也就到了极致了,就是孝子。人说,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
自古中国人崇尚百善孝为先,好一个孝字,说起来容易,可要是做起来岂能是一个难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一个难字可以概括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床前百日无孝子”之说了。《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世上都说神仙好,唯有儿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心儿女谁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