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到老家,到村里走了一圈,才发现变化好大,最明显的就是那条石桥小路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水泥小路。
走在那条水泥小路上,又陡又滑,走起来路脚直打抖,此时此刻好想那条不知走了多少年的青石板小路。
那条青石小路全是由长约1米,宽约40厘米的青石铺成的小路。这条路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由谁修建,只知道年头不短。走的人多了,青石板都磨得光溜溜的,特别是中间凹下去一个坑。
小时候我们沿着这条路上学,大人们踩着这条路到各个田间地头去干活儿、去赶集等,这条路带给了人们方便,也带给了人们希望。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一条了不起的小路,那是一条巴盐古道。3000多年前,人们从长江边西沱古镇出发,顺着这条巴盐古道翻过上千里的崇山峻岭,将巴盐运送到四面八方。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爷爷又不务正业,经常不着家。奶奶为了养活家里的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也经常跟着村里的人去当“背包客”。只见他们顺着这条路翻过楠木娅,走过朱家朝到西沱镇上背着上百斤的盐包沿着这条路一直送到湖北的利川,然后又从利川背些桐油、药材、茶叶、烟叶、兽皮、灯草等货物来到西沱。这一去一来两百多里,每次都背着上百斤的货物,流尽了汗水,只为挣那几个血汗钱来养活家里的孩子们。由于年轻时太劳累了,奶奶后来一身都是病,才五十来岁就去世了,去世时我幺叔才十来岁。
虽然我们与长江只有一山之隔,小时候从课本中我知道了长江,就有了一个去看长江的梦想。十来岁的时候与村里几个大婶、嫂子们就下河去了。我们那里把去长江边就喊下河。我们顺着老一辈中背盐走过的路,一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才来到了长江边。虽然我们全都是空手上阵,身上没有背任何东西,等我们到了西沱镇时一个个还是累得东倒西歪的。我们只是略微体验一下老一辈人走过的路,就已经就么累了,当年他们还要背上百斤,走过几百里路,那艰辛与劳累不是我们可以相象的。
那时候人们为了出行方便,都将房子建在那条小路两旁,就像现在的人将房子都修在公路边一样。因为这是一条主干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为了给赶路的人提供方便,这样这就产生了一些歇店,就像现在的旅店一样,可以投宿。当天黑了时就找一家歇店住一晚到第二天再赶路。我的祖辈们也在路边修建了几间土坯房盖上大瓦,做起了歇店的生意。据说当时前后几十里这里只此一家,生意还是特别的兴隆,日子也过得不错,后来到了爷爷这一辈的时候,由于爷爷没有将心思用在经营上,又起了几次大火,反复的修了几次房子,家里的条件才渐渐的差了起来。算起来在老一辈人眼中我们家还是挺有名的,小时我经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人来我家投宿,我还奇怪为什么村里这么多人不到别人家去投宿而到我家呢?因为当时已不再做歇店的生意,对一些有困难的人我爸也会帮助他们,不过都是免费的。
听说后来解放战争打响时,解放军还从这条路上经过。当时的解放军从湖北到忠县,顺着这条路整整走了三天三夜。他们纪律很严,过路时一米一人,没有打扰到当地的老百姓的生活,老一辈的人讲起这件事时还特别的自豪,为能亲眼看到解放军而感到光荣,也许就是这件事收服了当地人的心,人们才知道解放军真的是为人民的一支部队。
通过小条小路,我们村子里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这是村子里的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这条小路带给了人们方便也带给了人们希望,好想念这条石板小路。
作者简介:出生于70年代末的一名幼儿园老师,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