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弟弟家吃饭,下午老妈和泥鳅玩,到了三点多,老妈去接小侄子放学,回到家,我看到老妈状态有点不对劲,走路缓慢,摇摇晃晃。
我赶紧问她怎么了,她说头晕,稍微低头,就好像要一下栽倒在地上,又问了她,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说,下午和泥鳅玩的时候,又严重了。
我一听严重了,那就不是一天两天才这样啊,再问她,她才说,已经一个星期左右了,这一个星期,我和弟弟都没有觉察到,老妈依然每天买菜做饭。
其实一听到她说有一个星期了,我心里暗暗生气,气她为什么不说。
老妈就是这样,什么事不到最后一刻,她都不给我们说,她认为这样是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她觉得这样是为了儿女们好,她觉得她这样自我奉献,就一定可以换来儿女们的好日子。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我们都不喜欢她这样做,换句话说,我不想背负因为妈妈的过度付出换来我过舒服日子的愧疚感。
就是这个愧疚感,我曾一度也没有自我,每当想到妈妈生活的如此辛苦,我就不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甚至觉得自己要和妈妈一样辛苦,心里才能够踏实。
但是,当我选择不让自己享受生活,和妈妈一样受苦时,我其实过的并不开心,那种想要挣脱这种情感的束缚,又害怕挣脱的分裂感,让我有时候对妈妈有一种莫名的抱怨。
当我不能开心时,心里有时会责怪妈妈,是因为她,我不敢做我自己,为了让她开心点,我没有自我的去照顾她的情绪,反过来,我像她的精神上的妈妈一样照顾她,所以,她总是对别人说我很懂事。
她不知道的是,我不想那么懂事,为了能成为妈妈心目中的好女儿,我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
现在,我好不容易把忽视的自己找回来,重新开始学习爱自己,把妈妈的情绪还给她,不去承接她的情绪,她有她的人生,我有我的生活。
可一回到妈妈身边,那些旧的模式稍不留意,就会自动反复。
我的女儿,小泥鳅刚一岁半,是爱动的年纪,妈妈每次看到她就对我说,"你小时候可不是这么让人费神,特别听话,我夜里剥棉花,大人什么时候睡觉,你才什么时候睡。"
一岁半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听话呢,不听话才正常啊,看到小区里满眼一岁多的孩子,哪个能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大人干什么,她干什么呢。
所以,我能够想象到当时老妈带我的状态和方式。一不小心,我就不自觉的又去做听话的小孩了。
前几天中午,老妈包饺子,我们都在一起吃,人多,老妈和了好几块面,先包了两块面,留做午饭,剩下的不急着吃,就慢慢包。
本来我想吃过午饭午睡一会,再和妈妈一起包,可是,妈妈非得要一下子包完,弟弟们吃过该上班的上班了,剩下我和老妈。
看着老妈一人在那包,我不自觉的也跟着包起来,因为我不想让她一个人在那包,而我却休息。
包着包着,我突然意识到,此刻,我不就又回到一岁半的状态了吗?模式一模一样,只是由剥棉花换成了包饺子。又做起了听话懂事的孩子。
现在才体会到,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我们面对父母时,有时不自觉的就回到小时候的状态。
也更加提醒我,多些注意力关注自己的状态,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写到这里,感觉今天写的有点远,由妈妈的头晕想到自己和她相处的模式。
早上,老妈打电话来,说头晕好多了,我答应她今天带她去染个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