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瑭
中医诊病,自古以来所尊崇的是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自西学东渐后,中医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长处和优势,在四诊加上“查”(辅助检查),八纲加上“已病”和“未病”形成了“五诊十纲”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方法。最初由国医大师干祖望提出,后由邓老推广和发扬,影响深远。我们这一代中医学人无不是在现代医学和中医的共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两者应当各取所长,相互参证。
“五诊十纲”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中医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于西医交流和学习。中医诊病的优势在于传统四诊对于人体状态的宏观把握,如果一味追求病理结果(数值),将会丢失掉中医以人为本的特质。而宏观思维中,恐失之细微之处,所以辅之以相对精准的客观检查指标来弥补传统四诊的不足。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将传统与现代合参,从来都是遵循着继承中发展的要义。
对于“已病”和“未病”的添设,其实主要是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所提出的。然而,何为未病,何为已病,定义并不清楚,中西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个人认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已病”和“未病”其实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一样,是“同出而异名”(老子语)的一个相对概念,是衡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个维度,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甚至有时会向对立面转化。欲考察“已病”和“未病”,应本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起居饮食习惯、气候时令等因素作出医者的判断,而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动态的观察。
总之,五诊十纲是现代中医必须掌握好的一个诊疗思维,是现在很多中医界人士“日用而不知”的一个工具。即使是有些以“纯中医”自称的人,他们在面对真实的病人,也要去跟患者进行现代医学方面的交流。当然,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却不能忘记发扬中医的特色,做“中医研究者”而非“研究中医者”(前者是从中医角度出发研究中医,后者是用西医验证、解释中医)。根植于中医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积极借鉴现代医学的长处,这是五诊十纲给我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