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下Costco
先提一件近期中国现象级的商业事件。8月27日,美国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开市客(Costco)在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于上海闵行区正式开业,由于Costco走的是低价战略,所售商品价格较低,开业当天店内人潮汹涌,媲美一线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站,茅台、五粮液、爱马仕被秒光,结帐队伍超过30米,队伍末端的顾客要排上3个小时,周边道路严重拥堵,停车要几个小时,导致当天下午暂停营业。而开业几天后,开业当天的低价商品有些没有了,有些调价了,进入costco购物前需先办299元的会员卡,由于购物体验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发生了变化,近日发生了众人排队退会员卡的情况。
Costco能不能继续在中国火下去有待观察,下面我想说的是它的运营理念值得很多行业借鉴。它不以商品销售为主要获利,给消费者在每一次消费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收取会员费来保证利润,年费在中国是299元(42美元),在美国是60美元,其实对于经常去购物的人,这年费不贵,去costco几次可能都把年费挣回来了。
二、Costco给我的思考
事实上,低价策略在好多行业都存在,而且还诞生了不错的公司,如小米就是受costco的启发追求极致性价比,但是我觉得保险行业特别应该借鉴、学习。为什么偏偏是它?近期也是特别有感触,我在检视家人的一份保单时发现健康告知有很明显的问题,了解后才知道业务员是熟人,当初业务员并没进行应有的询问和解说就促成交易了,毕竟以后被保险人的利益如果受影响了,也不会跟业务员有多大关系,销售与理赔分属不同部门,不管什么关系,业务员最关心还是自己的销售提成,从而也导致在保险销售环节普遍地给客户带来一种不良的印象。
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保费收入又是重中之重,没有大大超出纯保障性成本的保费收入,又何来资金去投资理财。我认为保险行业可以借鉴costco的运营理念,降低销售提成,降低产品定价,给大众实实在在降低缴费压力,通过其它形式来收取长期性的服务费。可以这么说,costco重点是做好购物这一环节的体验与服务,后面消费者怎么吃、怎么用跟商家没什么关系,但保险其实是服务型行业,对于大众来讲,保单生效只是一个开始,并非最重要的事,在接下来的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保障期中保险公司能给予的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大众能否与保险公司建立足够的信任的关键。可现实是,大众普通诟病保险销售行为,不清楚手持保单的保障内容和自己的权益,每年按时缴费却无人问津,更不懂得定期检阅保单,思考下一步保障规划,以后不好运需要理赔时还可能发生令自己意想不到的纠纷。。。。。。试问在这种需求与服务不对等的现状下,保险行业的消费者怎能有去costco购物般的疯狂?
其实现在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已经以类似的理念在逐渐影响着保险行业,推出消费型保险为主,提供1V1保险方案定制、终身家庭保险顾问等收费服务,只是大部分人有大公司情结,不愿意相信他们眼中的新兴“小公司”,如果几家头部险企能带头转变风格,自然更容易引领行业更上一层楼。
三、小结
简单来讲,降低销售性收入而提高服务性收入的好处有三方面:
1、提高保险行业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业务员会注重从客户的情况全局考虑,着眼于个性化方案制定和跟踪服务,而不限于产品销售,因为他知道相对销售性收入,后续的服务性收入更有保障。
2、增强客户的被服务感,增强客户与从业人员间的信任度,增强客户对保险的认识,从源头减少理赔纠纷。
3、使得大众以同样的预算得到更充足、全面的保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虽然诟病保险行业,但保险始终是一个好东西,只是某程度被玩坏了,文中的想法可能过于美好,但人都应该以发展眼光看待每一个行业,对于行业的变化,大众自然会用脚投票,去默默替一个行业的发展作决定,剩下的交给时间这个最好的证明。
——2019年9月8日星期日,写于科学城创新大厦缘创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