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们喝奶茶的时候,在喝什么
最近有很多词语充斥着朋友圈,比如“社交货币”、“私域流量”、“场景革命“等等。让我们暂时将这些词语忘记。坐下来想一想,我们喝奶茶的时候会发生那些事情。
隔壁的女孩子和闺蜜在店里自拍个不停;左边的女孩子拿着奶茶贴在脸上,要男朋友赶紧给她拍照;刚进门的男孩子,拍了排队照片,发到朋友圈,写道“周一大家都不上班吗?”;另一边,潜在的购买者正在和代买黄牛砍价;还有的人,买到之后,也不拍照,直接拿着吸管戳破,喝了起来。
我依然相信,最后一种类型的消费者,依然大量的存在。他们可能不太会在意,一杯奶茶背后的故事,它是怎么研发的,怎么创新的,都不关心;只要“好喝”,这个店不错,价钱可以接受,安全新鲜放心,他们就会买单。拿到手之后,也不会想着说今天得拍张照啊之类的。他们也许购买的理由更纯粹,可能正好就是因为想喝一杯“带味道”的水,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在喝奶茶的时候,是喝这杯带着味道的,好喝的水;还是喝这杯水,背后的空间,时间、地段、朋友圈点赞呢?这些行为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人对于奶茶的价值需求不同,才催生了不同的行为活动。
& 2喜小茶服务“更多更单纯”的消费者
让我们把国内整体市场,想想成一个超市里的货架;“喜茶”和“喜小茶“分别是货架上的两种商品。
因为商圈分级的关系,“喜茶”这个只出现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的商品,在国内大货架中不常上,只会偶尔被看见。而“喜小茶”,这个面积更小,对物业要求更低的商品,将会长期存在于货架之上,并且数量特别庞大,甚至每周都会上线一批新的“喜小茶”。
要知道,影响人们到店购买最大的因素,是“交通的便捷与否”,任何行为成本高的事情,无法经受消费的长期考验。我工作在国贸,你让我天天打个车去三里屯买杯奶茶,然后去上班,这不现实。
同时,在长期持续购买的情况下,我的钱包受不了,每天买一杯星巴克的人,毕竟是少数。反而买的最多是楼下7-11的美式,每天只要8块钱,对于工作时候的我来说,咖啡主要的功能是提神,而不是休闲。 想要某一类人群产生高频次的购买,那就只需要满足这类人群,对于产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需求就好。
喜小茶面向的正是那些,不在周末,不在休闲,坐在办公室,走在路边等等,这类没有时间慢慢坐下来的人群。这类人群,想喝的是一杯带着甜味、果味、奶味、茶味的基本饮品。这一类人群和社交休闲类人群,是肯定会有重叠,但是问题不大。就好比,我们会买AJ限量款,也会买AJ常规款一样。
为了更好的区隔这两类人群,避免过度的交集重叠导致原有高线品牌的调性陨落,除了要靠前端的品牌差异化,更重要的是靠产品属性的明显区隔。
& 3“喜小茶”与“喜茶”的属性区隔
以便于更好的对比,我将这两个牌子的产品做了一个图表,其中灰色部分为目前暂时售罄的产品,中间数字500、480为产品规格ml。左边为“喜小茶”,右边为“喜茶”。
看的不够明显,我们单独把“喜茶”售罄的产品做一个剔除。
看的还是不够明显,我们把“喜茶”的人气、推荐产品做一个重复剔除之后,再放到一起。
通过这两个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喜茶“的产品现在比”喜小茶“还要少。而蓝色部分,是从表格中能够明显产生互通,具有共同属性的产品。其他各类产品,无论是从品名、分类,还是产品原料调配上,均无完全近似。
再联想到,前几天,“喜茶”和“喜小茶”同时发布了一条优惠推送。其中两个牌子的咖啡类饮品均参加了“买一送一”的活动。为什么会选择咖啡这一款产品,做两个品牌的联动呢?
1、“喜茶”的咖啡已经上线很久了,收获了喝过喜茶咖啡人群的良好验证,所以这一类人群,因为距离和时间的问题,喝不到喜茶咖啡情况下,转头去购买“喜小茶“的咖啡,不会产生任何对于产品品质的顾忌。
2、luckin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一段时期内,人们蜂拥至luckin购买咖啡,直接导致app服务瘫痪。“买咖啡喝”这个热度起来。
3、即便没有喝过喜茶咖啡,也没有喝过luckin咖啡,但至少总喝过咖啡吧?咖啡是什么味道,大家心里多少有点数,那么多咖啡馆、咖啡品牌在普及培养市场,一杯美式、拿铁,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4、资本市场的风波,导致原本依靠办公场景切入咖啡市场的luckin,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三顿半”、“雀巢”这类速溶咖啡产品,对办公场景又存在大大的想法。“喜小茶”如果能借着luckin的树荫,切进去,未来会如何?
大家都知道,茶饮产品是没有技术门槛的,买点茶叶,买点水果,租个门面,就可以支棱起来了。为啥还是有那么多闭店?
文章来源喜小茶http://xixiaocha.18zsb.cn/news/227.html
上图,是按照个人理解做的茶饮产品结构拆解。初中数学都学过排列组合,做茶饮同样也适用。一款产品,放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卖给什么人,和产品研发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更重要。关键的从来不是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思考做法,不停的给自己泼冷水,推翻幻想。
”喜茶“和“喜小茶“,明显的产品属性区隔,面向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同时让各类人群对自己的产品有着相对更好的满意度。
& 4“喜小茶”保护“喜茶”
前面提到,我们将“喜茶”和“喜小茶“看作是货架上的两种不同的商品。因为商圈分级的关系,“喜茶”这个只出现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的商品,在国内大货架中不常上,只会偶尔被看见。而“喜小茶”,这个面积更小,对物业要求更低的商品,将会长期存在于货架之上,并且数量特别庞大,甚至每周都会上线一批新的“喜小茶”。
国内一二线城市就那么多,核心商圈也就那么多,加上今年的经济影响,核心商圈获客能力都会被打上折扣。面对这样的情况,“喜茶”想要持续获取营收,并且维持自己的调性和品牌价值,他们不可能开到社区商圈中,也不可能开到学校门口的美食街上。一旦这样,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
但是为了持续保持自己的品牌热度,他们必须换一种方式去开拓市场,从早先的“heytea go”项目到 “无人自提柜”项目,他们尝试很多方法,去开拓下沉市场(不是城市)。
试来试去,还是开店最靠谱,开小店成本相对更低。所以他们在深圳,华强北,一个商场的负一楼,开了一家没有座位的,档口小店。
并且通过这些在产品上有着明显属性区隔的“喜小茶”小店,靠着数量上的优势,紧紧的包围住“喜茶”,让它无忧无虑的在a类商圈中玩耍,不让它走出a类商圈,保护住“喜茶”的调性,也紧紧的护住它的“资产价值“。
你城市越看不到“喜茶”,人们对他的渴望就会多。同时靠着“喜茶”自身不同的跨界合作产品,特殊门店的关注度,让你的渴望更进一步。越是限量的合作产品,越是跨界的周边,你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这叫啥?“期望管理”。
所以“喜茶”很聪明,它会对你说:“乖,不要急,在我还没来的日子里,先让「喜小茶」陪伴你,我们的咖啡产品,他们也有,都是一样优秀的品质,而且价格更低,随处都可以买到;如果你不喜欢喝咖啡,我们能还有别的市面常见的产品,都是选了同级别中最好的材料,我这么大的人了,还会骗你不成?再等等,很快我就来了。乖,爱你的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