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 周路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如何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成为各级职能部门需要长期深思落实的课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是当前基层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当前,责任和事务向基层扎堆转移,导致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处于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状态,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根源还是权责不匹配、不对等。鉴于此,为基层减负,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体系。同时要切实将为基层排忧解难作为为基层减负的一项重要抓手,舞好“指挥棒”、树好“风向标”、用好“助推器”,让基层干部在为民办事、落实政策上有更大主动权,在做群众工作时更有底气、更有号召力,能为群众办成更多实事、送去更多实惠。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基层减负最怕“风过了无痕、雨过地皮湿”,要想推动减负工作常态长效、落在实处,需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铲除任重道远。只有坚持常抓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只有强化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并将其不断地转化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民造福的真业绩。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大政治意义,充分认识为基层减负是一项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任务,持续增强抓减负的内生动力。结合岗位职责,用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着眼当下基层现实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效能,切实把减负和排忧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