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好久没有码字了,主要是最近接受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一地鸡毛的信息,脑子里酝酿不出什么纯酿,顶多就是些脑渣而已。没有感觉,皮层翻不起什么涟漪,当然最主要还是我码的字都是毫无逻辑的一些碎渣,完全就是疯癫一阵,码字一阵,全凭个人感觉,从不在乎好坏,只顾自己痛快而已。这也是我写不来论文、公文之类文章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些文章非常讲究逻辑,而且要有详实的论据和绕来绕去的论证过程,要么不要去触碰,要么就要科学而严谨的款款而谈、娓娓道来。
昨天听了种子计划发起人Joan、沪江教育创始人兼CEO伏彩瑞、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这些大V们的精彩演讲和分享,脑电波如同过山车一样窜上窜下,今早与“青椒计划”的学友谈到西南地区打卡群人数惨淡的问题,我越发深刻的认识到了“种子”的另一种含义。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科学就讲述过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此类比,把人比作一粒种子的话,那么他要萌发又会需要怎样的三个条件呢?
从最先认识的现在的互加计划项目负责人Galli陈、精通多国语言的Annie到现在的蒋丝丝、蔡逢春,这些已然不是种子了,而是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了。一路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过程,让我觉得他们的萌发和成长是体现在他们身上充满激情的热度,不断学习的源源之水,强大能量的空气场所导致的结果。
没有适宜的温度,种子是沉睡的。同样,没有充满激情的热度,人是黏在温床上的懒虫,怎么也崩不起来,眼睛一闭一睁的时间就从眼皮底下过去了,更谈不上去寻找诗和远方这类美好的东西。
没有充足的水分,种子也不能萌发。同样,没有不断学习的源源活水,又怎能会有成长的可能呢?无论是今年流行的打卡积分式的学习反馈也好,还是碎片化的点滴学习也好,都是给你在成长的路上补充给养,有没有积分不重要,有没有成绩证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提供给你足够成长的知识储备和源头活水。
没有空气,生命也无法孕育。同样,没有了强大的正能量场景,人也很容易就会不堪一击的挫败了,因此,我们为什么加入这个群、那个群,其实就是为了形成强大的能量场,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抱团取暖,形成一种势不可挡向前发展的一种动能,不断的推动大家进步,最后萌发长成参天大树而已。
当然,世间满足了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的果实有很多,但最后成为一粒种子而萌发出来的却是少数。很多混迹在种子里的“种子”最后还是成了果实,很多身处在果实群里的“果实”最后却成了一粒种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其实也不是很重要,无论暂时能不能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粒果实里面有没有要成为一粒种子的梦想或者是使命。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是种子总会萌发,只是时间这种催化剂在不同的人身上作用有快有慢而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