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视野的魄力,于一个人毕生的历程而言,着实堪称关键至极。
你莫以为这是鸡汤,毕竟,众多人依旧庸碌无为、不得要领的缘由,并非“他们不知晓如何做出人生下一步的绝佳抉择”。
而是“他们仍在等待,等机遇、等人脉、等时间,等……到死亡”。
这句话若是不能领会的足够深刻,那么很遗憾,像老牛拉车,老驴拉磨,被鞭子抽到死,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
就以程序员为例,对于程序员来说,他的人生突破点或者说最优路径,决不是期望明日的自己比今日拥有更强的编程与产出水平。
因为“这是逆向求解”。
简而言之,你编程再出色、产出再高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的上级认定你是一头“超级驴”,自然会将你牢牢按在基层岗位上拼命发光发热。
这么一来,你的辛勤付出,能增厚他的功绩簿。
至于举荐和提拔你?那几乎是天方夜谭,除非他本人晋升速度飞快,愿意将你拉进他的小团体。
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替你的利益着想,人们只想从你身上获取好处。
同理,除极少数大牛以外,一味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并不一定就能扭转乾坤,道理如出一辙,“你能干还肯干,那就让你埋头苦干呗”。
这个逻辑,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所有行业之中,即只懂得蛮干和拼搏的人,都是最无前途的人。
等待他们的唯一结局,便是某天幡然醒悟自己的付出毫无价值后,彻底放弃,开始变得世故圆滑,往后,就等着 35 岁时,因产出下降,最终被新的“超级驴”取代。
实际上,这样的局面,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可解”的。
前提是,你必须觉察出,你所处领域之中,他们对你的“核心期望”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你只要成为一个持续强大的“价值创造者”才行。
创造价值的,未必是你本人,只要你负责的那个团队能够产出价值就够了。
那要实现这一目标,该如何做呢?很简单,若现任平台暂时缺乏管理岗位,不妨曲线救国,随意去身边那些创业伙伴的小公司担任中层领导,给自己镀层金。
随后在这个领导岗位上,学会如何调度甚至压榨那些年轻小员工的“产出”,并将由此产生的各种“副作用”降至最低。
在此基础上,再混上一小段时间,反攻回原本同等级的大公司,谋取管理岗位便顺理成章。
因为那些不敢跳出圈子的人,都没有你独立带队的资历,你自然比他们更具竞争力。
等坐上管理岗位,再逐步磨砺自己,甚至摒弃那些虚无缥缈的人性,将自己这台“决策机器”发挥到极致,未来之路就会更加顺畅。
在此过程中,你要学会舍弃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原则,比如信奉要与人为善啦、要快乐工作啦,这些毫无意义的意识形态,因为企业的盈利就是靠血汗堆积而成的。
你越早接受这个“游戏的核心规则”,就越早能够脱胎换骨、狠下心来、打好手中的牌。
否则,你终将明白“幼稚”二字的含义。
比如你会发现,很多人即便侥幸获得机会,却依然会被淘汰出局,就是因为他们还秉持着要对旧日同事手下留情。
手下留情的结果呢?“哎呀,哥,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你也别逼得那么紧嘛,放心啦,我会搞定的!”
随后就是狼群开始出现羊性,接着羊性就会因你的纵容而肆意蔓延,最终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整顿。
大乱大治,最为劳民伤财,而你的上级也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不行就滚,有的是人想来挥鞭子。
那么,今日的文章,学长为何要列举这样一个例子作为内容呢?
就是因为学长希望你能够明白,在人生起步阶段,“魄力”二字绝对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没有它,你这辈子基本无望翻身。
那什么是魄力?就是别人都没胆量做这件事,觉得这件事肮脏或者不体面,我却敢做,而且说干就干。
记住,这个世界不以体面论英雄,一身洁白的羊与兔,终究只是羊与兔。
你瞧,很多失败者的问题就是好吃懒做、贪图安逸,工作时敷衍了事、干活时软弱无力,根本没有那股拼劲,但你让他们玩游戏、打扑克,就会发现他们像变了个人似的,连续玩上十八个小时都没问题。
同时,“魄力”本身也是“判断力”的共生体,因为很多事情,只有你敢去做,才会更敢去想。有了执行的果敢,你自然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招数”和“手段”。
是的,人们总以为,人生的那些难题,可以通过各种“巧妙构思”来克服,比如运用技术和布局等。
他们哪里知道,很多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懂得取舍和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如同打麻将一般,不断舍弃手中的烂牌,然后不断摸索好牌,最终赢得胜利。
放弃和失败,才是铸就奇迹的基石。
正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他们的观念中,有条不紊地慢慢推进才是正途,可世界根本不是这样运转的。
偏偏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批量生产“秀才型超级驴”。
结果那些整天叫嚷着要拥有美好未来的人,也只配喊喊口号,明天最终还是会乖乖地接受 996,接受被抽鞭子。
为什么?驴再怎么叫唤,到死也不会考虑挣脱束缚它的枷锁。
在这方面,我们又要探讨一个问题了,你可以找个机会,去观察那些做生意的、创业的以及那些在公司里干一辈子的人的“气场差异”。
然后再问问自己,到底未来属于他们中的哪些人?
好,我干脆帮你做出解答吧,答案一定是属于前者的,哪怕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失败。
因为,他们的职业选择早已决定了他们的格局就是“在战争的泥潭中时刻挣扎着,舍弃与夺取,是他们的日常主旋律”。
换句话说,他们永远是被逼迫着做出选择和改进的,时间不等人,事业的压力也不会因为你蒙头大睡就消失不见。
结果就是谁能够更直接地去做那些在外人看来“没底线”的事情,谁就越能够存活下来。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留了许多空白,相信你肯定会问: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别问我,其实答案你早就知道,只是你不敢做。
那我应该怎么取舍呢?
别问我,其实你心里早就有谱,只是你都想要。
那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呢?
别问我,其实你知道时刻都有契机,只是你没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