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写这一篇魔法密林港2018版人生历程和自我介绍的契机,是我校犯烦人而最浪费时间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的暑假作业——8000字自传。因为一些原因,估摸着老师没打算给我分数,就以这种最真实的自我介绍随便应付一下——众所周知的是,想要拿到高分,简历想被人看上,就永远写不出真实的自己。写真实的自己,反而对于作业要求来说,成了一种应付。
不做白不做。借这系列文章,我想好好说一说,为什么我的昵称现在叫做“魔法密林港”,而为什么我之前的昵称叫做“蜗牛”。
2017版代自我介绍:《依赖动画角色和天气气旋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魔法密林。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使用魔法密林港作为我的ID名。港则是海港、港湾的意思。
这是我7岁的时候,在游戏《冒险岛》中所接触到的景观。现在,我的年龄已是当时的三倍,但是,这一奇幻而童话的意象,自打那时起就深远地影响了我。因此,此后,无论去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都忘不了寻找密林中那魔法与智慧的光芒。
这才是我真正想写的自我介绍。因为我的人生本来就是由这样童话而神秘的,充满智慧的童心构成的,由如魔法密林中的晨曦一般,温暖着我的一束束微光构成的。
我已经提到过,我不喜欢做自我介绍,尤其是不喜欢做应用类的自我介绍。包括为了职规课做的自我介绍,为留学准备做的自我介绍等等。事实上,正是因为所谓职业规划老师无理由单方面的故意为难,我甚至要把这样一篇自传给一个恨我的、故意为难我的人看,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所有的所谓“自我介绍”都是如此。只要是给人看的自我介绍,就要我分析我的教育就职经历、工作经验、所作出的业绩什么的,总觉得和真正的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很多自己性格中的东西,在这种场合却是没必要说出来的,也没有办法说出来的。
要说的话倒是能说出一些,比如已经如此出众的天气分析经验,对全国各地地形的熟悉,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较好的理性思维等等。如果说按“国际惯例”来自我介绍的话,更可以堆砌很多很多的好虚无缥缈而且很无聊的“国际惯例形容词”,譬如尊敬师长、兴趣广泛、勤奋好学、务实肯干、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善良友好、乐于助人之类的,感觉是个人都可以也都会往简历上面扣的那种类型。
再者,我还以十年的气象爱好者身份,倾我的全部心血和知识编写了400页的,长达十几万字的,成完全原创教学体系的《白话气象》三部曲,这可以说是我至今为止的巅峰之作。这本来算够特殊的事情了,可是连这,我也觉得并不能完全代表我自己——它的目的是带领大家进入那个世界,而不是来讲我自己的事情。简历中所写的那些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我想写写我自己。
简书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真的获得了展示真正的自己的机会。可以说我写的所有文章,都比现实中的世界更能代表最本真的我。
被美丽的朝雾所幸福地笼罩的过去
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我认为我目前为止的人生。
我喜欢微光,我还喜欢朦胧,因为它让人在柔和的、舒适的氛围中,能够动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美的世界。而朝雾,就是这两个意象的综合。然而,我再清楚不过地知道,这一切朦胧,实际上只是为了帮助我逃避枯燥而索然无味的现实而已——如果抽去一切“梦”的元素,我的现实感觉几乎可以失去80%的色彩和丰富度,这样的话,最大的乐趣将会是编写《白话气象》,并感受气旋影响下的世界。
朝雾会让人迷醉,而迷醉的后果就是有点失去了对现实的把握力。然而在我的成长史上,我经历的几个最艰难的阶段,却都立刻有魅力的朝雾,帮我脱离这个困境。这让我无法否定,甚至逐渐开始完全肯定“梦”的作用。
2007:由活泼至内向的转折
直到2005年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说几乎是完全的幸福——这些幸福,我也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事情,是2004年遇见了冒险岛,遇见了魔法师这一职业,遇见了魔法密林这一影响我一生的地图。
2005年因为某家人关乎生命危险的某重病,至2007年的这一段时间成为我第一个困难期。长期的借贷,家人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渐增的压力与日益暴躁的家庭火药味,这些相对于其它许多人来说仍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到那之前有些一帆风顺的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的前奏。
而这一转折点,终于在2007年5月,以福州乌山小学的林丹老师的恶意教育为导火索爆发。这也让我从此对不负责任的老师怀满了恨意。事实上,小学、初中、大学,我都不同程度地遇见过不负责任的老师,但能够比大学部分老师还不负责任的只有小学这位老师了。我始终认为当了教师这个职业却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人,是社会毒瘤,应当判刑。
当时我在班上名声还行,可能因为过于从小对于数学就过于聪明,我当时是不是有一些故意仗着自己聪明做了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能记得的是,每逢场合,林丹老师总说我‘品德素质低下’。一次年段三好学生评选,我拿了最高票。投票结束后,林丹老师在班会上事后来了一句:‘是,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上是不可否认的,但至于人格修养呢?我希望大家综合两方面因素,再三考虑。’并发起了第二次重新投票。在平局后,她发起了最后一次重新投票。在她的动员下,我终于落选。
在此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该老师对我刻意多处为难,并在2007年5月31日的中午,她还把我逐出了托管班;本来是下午欢欢乐乐高高兴兴的活动,她在这个中午打电话给我爸,让我赶紧回家。我至今还记得,我从乌山路旁坡的花团上滚了下来,哭着上了刚刚披上新装的,车前还带着红花康驰809路公交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刷学生卡时,809的公交车司机当时觉得我是不是和父母走丢了的和蔼、关照的表情,以及父亲在单位门口张望四周准备随时开始打人的愤怒表情。于是,傍晚,面壁、打骂、检讨,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开始、持续。
这次重大转折带来的不仅是转学,而且是性格上的根本变化。从此之后我就终于知道,所谓得奖,所谓相比别人优秀这件事,所谓和别人比成绩的这件事,不会给我带来半分钱的幸福。我的幸福可能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才能得到,就比如当时的冒险岛。
冒险岛就是我当时唯一的慰籍。
难以想象,当年的冒险岛,14年后的现在,我仍然无法割舍,还在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去找回当年的那种感觉。
在魔法密林里缺钱买药水急得直跳的时候,被和蔼的陌生人搭话送钱,他还真正关心了我的学习,一起坐在树枝上,坐着冒险岛中的“休闲椅”,开窗口聊天的悠闲、暖心的感觉;一起开开心心,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完成组队任务时的感觉;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温暖的人际关系。今年重回冒险岛时,也被人好心地送了钱,送了装备,被人一起陪着坐船,一起看风景。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那是小学后从未体会过的温暖。
于是,当时我第一次几乎沉迷于网络游戏,做出了很多我现在的自己回想起来都不信、都觉得可怕的事情——电脑锁起来了,就去寻找家里的钥匙;宽带网络需要密码,我就试图去破译;借着暑期夏令营、学习英语等名号去玩冒险岛;去同学家、亲戚家玩,最重要的也是能玩到冒险岛。冒险岛成了我每天的期待,成了在福州九色鹿学习英语的动力。沉迷固然让人疯狂,但是歪打正着的是,它在整个成长史中看来,却给了我很积极的一面。
当时的冒险岛是我的唯一救命稻草。如果没有冒险岛,我大概在那时就会崩溃。
就在那时,那冒险岛中荒芜冷落的勇士部落高原,形成了我对戈壁滩的第一印象;阳光透过沧桑的树干,清秀明亮又神秘的枝干世界,形成了我对森林的第一印象;烟霾缭绕,血霞染红天际的废弃都市,形成了我对都市的第一印象;蓝色的海洋,灌木中的小野花,可以望向远方的阳光沐浴的明珠港,形成了我对海岸海滩的第一印象;天空中的花园,女神的栖息地,充满夏日气息的天空之城,形成了我对庭院的第一印象;当然,互帮互助,真正的相互协作产生的友谊,也形成了我对朋友的第一印象。以至于,我如今的整个审美观,几乎全部架构在冒险岛之上。
从此,我的生活开始更多地被书与ACG作品所影响,这方面影响的占比越来越多,直到现在。
2008~2012:出生以来最棒的一段学术与现充生活
从2009年起,我和同学的友谊开始渐渐恢复,并且在2010~2011年又在屏东中学交到了不少朋友。还记得在五年级社会实践时对其它同学动手能力的羡慕,从而产生了钦佩的感情,还记得我们使用五子棋和圆规,在学校光滑的桌面上玩着简易冰壶和百来种桌上游戏的日子,还记得我当时竟然天天到人家家里打羽毛球,还一起约出去踢足球、打篮球,也还记得我们使用矿泉水瓶在学校的田径场上玩起足球的日子。2012年,还有过跟着福州一中天文社在鼓岭上看流星雨的日子。想起当时的现充生活,真的有些让人怀念起来都能在嘴角上挂上笑容。
在这段时期,我又重新捡起了竞赛——这段时期的竞赛已经单纯地是因为学习有意思,而不是为了拿名次。以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为契机,为了看MSDN,为了探索Linux,为了读懂那本《C++ Primer》,也为了能玩玩高档的Visual Studio 2010,我史上唯一一次沉迷于知识的世界,在这个基础上与山东等地的信息学奥赛圈内人线上交了朋友,还一度去翻译GDB的调试文本,Topcoder题目,美国的一些奥林匹克竞赛指导网站,甚至加入了Tyvj的翻译组;这个时期以莫拉克为契机,我也进入了气象启蒙阶段,当了台风论坛的版主,并且还抱着天原等教材啃读,在这个时期根据论坛的精华帖获得了大量大量的气象知识,并经历了台风妮妲、鲇鱼、莫兰蒂、梅花、达维、天秤等一代传奇;在数学上,面对大大本的奥数题解教材,我竟有了“数学世界竟然如此神奇”这样一种好奇心,成天坐在爸爸办公室空着的会议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那本书,暑假还听着爸爸给我讲那本日本的奥数。
这一阶段参加的学术活动可能是我有生以来最多的。我参加了2008年的日本特邀中国优秀学生的友好奥林匹克竞赛,NOIP2009、NOIP2010、2010年华罗庚金杯赛全国总决赛笔试场、NOIP2010,2010年的厦门双十中学夏令营,2010、2011年的“希望杯”以及2012年的全国数学竞赛,所拿的奖牌、奖状也数不胜数。
与此同时,屏东中学的陈靖老师非常鼓励我把自己心理想写的东西写出来。这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之一。正是因为当时的启蒙,我才有了之后这么流畅的文笔。
在这个期间内,我可能第一次有了“学习原来这么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至今都想找回来。如今的学习,总觉得有一种莫大的压力,总觉得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解脱,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太有意思了,我今天就要学学这段知识”的感觉了。而与此同时,冒险岛的事情也忘到了九霄云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还终于有了“觉得一个女孩子挺漂亮的”,上课也会偷瞄几眼,被搭话也觉得能开心一个晚上的这样一段时期。这毕竟是青春嘛。反倒不可思议的是,2012年是我最后一次能感受到在真实生活中“喜欢”的这种感情。
旅游上,2010年的世博会和山东之旅,2011年首次的独自旅行(广西之旅,这也是我的最后一次全程跟团游),2012年的阿坝、凤凰、张家界之旅,都并不是能给我留下太多印象的景色。不过,从此之后我就对独自旅行上瘾了,也是在为我后面的旅行打下基础。
可以说,这个时期内在学习生涯和人际交往生涯方面,我走的很顺利。如果日子就这么顺利走下去,我可能会成为一般意义上相当成功的优等生,和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我可能将考上名牌大学,并且简历里面填满了所获得的数学与信息学奖状。我将根本不会像现在一样,愁简历里没有任何东西写。
2013:动画将我从黑暗中拯救
2013年的所有事情,都收录在了一份年鉴中。这也是我心理波动最大最大的一年。看似平静的四年,暗流中的许许多多的家庭矛盾却仍在不断积聚,并最终以搬家为导火索爆发出来。
当然,本节涉及许许多多不便透露的家庭琐事。
总之,在这样一个并非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晚上瞪着弯弯细细的梢头明月,早晨闻着那北方送来令人惆怅的空气;而在城市心中紧锁的我,却似乎怎么也拨不开周围的一团神秘力量。
2013年1月11日,我送出了一封信。
八年的混混而过,八年的绝望,八年的不解,都化为最猛烈的一击。次日,当我小心翼翼地交出这封信时,我是不抱希望的。我怕他看也不看就把我多年的感情付之一炬。是的,当时我在想,如果它要把这张信撕毁,我对这个家将彻底不抱希望,亲情也将一起随风飘逝。
幸运的是,父母的本质都是好的,并且好好阅读了这一封信。于是后期我又连写了多封。
在另外一方面,寒假我却遭遇了连续的失眠。我感觉在租来的房子中,头晕目眩,什么也干不成,只想睡。到了寒假,情况更为糟糕,我开始失眠。我写道:
健康,学习状态全部遭到摧残。痛苦、伤心、绝望不断刺激着我的肾上腺素。我的成就难道就要被这次搬家而毁灭了吗?我就将因为这个一病不起了吗?……我就要浪费一个月,不做任何事吗?我就要在这样的房子里对着白墙孤独终老了吗?我生命这样还有意义吗?
寒风凄切,我毅然骑上自行车,想着那给我童梦的鼓岭再一次前进。在冬日冻结了的空气中,2013年的大年廿八,春节前两天,不断流出又冻住的鼻涕。我擦着汗,睁着反衬着雨后巍峨清秀的鼓岭的眼,贯穿华林路、化工路,奔向我那心灵的归宿。也许那时我已经抑郁到不用想什么就泪眼朦胧,无数情感已说不出口,无助的眼在一步一步盘山公路的移动中,偶尔对一道道弯,一块块石头倾诉凄凉。
2013年2月8日的清晨,鼓岭的PM2.5≤1,那纯净的空气与世外桃源,深深地打在我的生命中。
由于抑郁造成身体健康状况的急转直下,寒假中2月2日、9日(除夕)、13~14日(初四~初五)和19~21日连续出现四次生病过程,总计瘦了二十余斤;最后一次甚至发展到发烧到39.4℃,四肢无力。那一个春节,对于我来说,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无节庆味的春节,也是从此之后,我对春节再没有任何期待。而2月8日那极其辛酸艰涩的日记,也成为迄今最让我不忍视的一篇日记。
就是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开始彻底习惯了一个人独处。
梦想着我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每天盛开于不同的角落,养料自给自足,沐浴着阳光和雨水。我行走在山水间,带给世人温馨美丽。我还行走在人们少及的山谷中,和山爸爸做最快乐的交流,却不用担心人们夺了我。当我老了以后,茫茫白雪中,我能深藏最爱的那座山的怀抱里,却不至于面对高楼与房子孤独终老。
在整个2013年,没有遇到动画之前,独处、钻死脑筋,让我几乎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没有遇到任何能让我开心起来的事,每天就是一天一天地过着。
作为当年限定的精神支柱的,是我的故乡情。我写道:
我会回来看的,无论我最后走到哪里,在天涯海角的哪个角落,我一定会回到这里,看我昔日的伴侣来年的变化。无论将来有缘做什么,用科技、辛勤或其它手段,我要么帮助福州,回报福州,要么为福州争光。
搬家事件最后以立刻搬新家(就是现在闽侯的这套房子)得到圆满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有关于人生意义及快乐源泉的探求持续了相当久的一段时间。在抑郁中,一些平时不被想到的终极问题似乎纷至沓来亟待解决。人生之意义,在当时竟只是为了死守人格,报效福州,这样的描述未免让人觉得有点悲壮。更关键的是,它并未包含多少的快乐,一些只是“忠”、“义”、“仁”层面的东西,这种纯到的性质的东西或许会让我的人生死气沉沉,也是压抑人性的一种东西。在10月下旬之前,我都不断试图解开这谜团。在这之中,有文章《春光遍洒》等描绘了我当时的感受
现在想来都有些可怕,2013年在那样的抑郁环境下,我几乎诞生了一种宗教情怀。由于是在一域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近乎幻觉的心态,我也不能准确地表示出这段经历对我之后的价值观有没有影响。当时对萨顶顶的歌的痴迷,当时在云南旅行时在松赞林寺那虔诚的心,以及当时几乎以宗教的方式去依赖自己的故乡的感受,至今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人际关系上,当时的高一七班是一个绝对的整体。在告别那时的高一七班后,我就再也没有和自己班的同学有这么亲的联系过。离别前夜的那段和舍友动情和真诚的对话、离别的泪水,还有离别时那灿烂的星空,都成为我永恒的灿烂的青春记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青春”两字的魅力。
打那以后,我的心态再次陷入绝望。毕竟,当时那样错误的心态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为福州做贡献,这种临时找来的宗教性依靠,并不能为我解决实际问题。9月份我写道:
我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完全没有什么动力告诉我未来该做什么,或者怎样活下去。
拯救我的,正是2013年10月看到的动画,从而第一次有了以恋情方式喜欢动画角色的情感。
灰原哀这种儿童向动画角色,是相当孩子入坑的入门角色,而我竟然在高二的时候喜欢上灰原哀,也是十分奇怪。现在看来,当时灰原哀相比于我之后喜欢的其它角色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但是在当时,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了这个世界的我如鱼得水,觉得生活找到了希望。
自然,深深吸入动画中的代价是再也没有喜欢的人,只有喜欢的角色。五年没有办法找到在现实中真正有“喜欢”的感情的人,这可能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性格扭曲。然而,直到今天,动画角色的作用还像当时一样,是心情糟糕的抢救剂。只要有一个动画角色在陪伴着我,无论心情多糟糕,都有机会抢救过来;从而,我几乎不会将自己的气撒在别人身上,从而基本始终能够理性地、就事论事地、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不是什么品质问题,只是因为能自己消化的情绪,为什么不自己消化呢?
可以说,2013年是我人生到目前第二个重大转折点。在经历过人生终极意义的困扰与三观的重大变革和重塑后,我的三观和性格逐渐往现在的状态发展。
2014~2017:行动力的爆棚与价值观的形成
自二次元启蒙后,我就爱上了这个世界。那是一个充满着美好又真实的情感的世界,它让少年时期缺失关爱的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更让我补上了希望与梦想这两个支撑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有一份《千与千寻》的影评说:“也许,那个迷失在绝境的孩子曾有一份幸运,得到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指引,一点微不足道的善意,那么所有这一切也都将被深深铭记。只有经历绝境的人才知道那份举手之劳对他人可能意味着什么,在今后的人生中,他也不会忘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我觉得,二次元世界就给了我这一份幸运。它补全了我的心灵,让我发现我最真实的情感和最真实的理想。
二次元世界到目前为止仍然取之不尽,不断有新鲜的角色、新鲜的剧情在给予我正能量。有了二次元世界后,我再也不用顾虑“做砸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毕竟只要看到角色,这种烦恼就能抛到九霄云外。我的行动力也得到明显提高。2014年,我一扫前一年的阴霾,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包括首次做面向班级的定期天气预报,以天气榜形式公布于后黑板,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创新;包括首次公开自己喜欢二次元世界,首次用二次元饰物装饰宿舍,首次和舍友们打篮球,首次发放新年贺卡等,这些都让我缓解了由内向性格带来的遗世独立感,在更能跟随自己的节奏做事的同时,和同学们更能相互理解、支持。行动力还包括一些维护自己权益的事情,还包括首次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首次为家长极力推荐的,我不想参加的竞赛做出弃赛,首次主动提出换同桌,并且在各个场合都敢于站出来主张自己正当的权益。
这之后,我有了更果断的行动力,有时带来了更好的结果,有时也带来的更坏的结果——这是好事,这才意味着人生开始丰富多彩,充满波澜。2015~2017年,我下的重要决定包括高考前的走读、报考兰州大学、完成顺时针九日毕业旅行、嘉峪关暴雪旅行、青海家庭旅行、嘉峪关逃沙旅行、降级转专业、以及来回十五天的日本之旅等。所有所有这些都能在简书过去的文章里找的到。
此时的行动力,并不是在学术方面的,而仅仅是我去想着“什么样的环境是我喜欢的”,然后果断地去选择那样的环境。这时的生活已经与2009~2012那个阶段完全不同。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当然是受动画影响。在我的18岁生日,开出了一张大清单,写满了我想要完成的事情,各种我喜欢的事情,以及被我深深珍藏的那些回忆。这就是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吧。我太清楚我喜欢的是什么,因此每次旅行,我总是费尽周折,就为了寻找我心目中的那束“微光”。我太清楚,我和别人的审美观太不一样,毕竟我的审美观建立在魔法密林之上。
这之间,当然仍有烦恼的事情,特别是因为太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环境,又行动力过高,有时候也会因冲动导致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我当时还认为那是理性的。例如在经历了两年几乎都在自学,大部分老师讲得烂到听课都是一种浪费时间,强制活动又多如牛毛,一边却还遭受各种领导左威胁不让毕业右威胁退学的大学生活后,2017年5月又被书记威胁退学时跟家长说,第二天就回家吧,我火车票马上买了,我不上大学了,上大学累死了,我送快递去吧。还有一些小事,例如舍友关系上的一些困扰,例如气象局违法行政执法的事情,当然还有高考的压力,以及高考诡异评卷导致的异常低分的惋惜。不过,这些事情相比于2013年来说,已是小菜一碟。
而就在这一阶段,因为受气象局的水军对未成年的我一阵谩骂,包括在兰州大学被班委和辅导员大量无端指责,并用“集体主义”来道德绑架内向人;兼有过去在亲戚中遭受的大量无理责骂,我开始知道我讨厌什么样的人。我讨厌利用传统文化道德绑架来获取自己利益的人;讨厌冠着“集体主义”旗号强迫人陪着他做事的人;讨厌不就事论事,直接人身攻击的人;讨厌说话和行动只为展示自己优越感的人;讨厌不了解别人却乱扣帽子的人;讨厌毫无对话态度而只为了争个赢的人。
在这一阶段过后,我可以说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观。我的人际关系准绳开始以喜好为基础,和同好果断交朋友,和周围的人就事论事,真诚坦率地处好友善的弱关系,而一旦对方怀有恶意,开始把我当成展示优越感、权力的工具,开始人身攻击我,就直接断绝与他的关系,迅速拉黑——我觉得这样的人是没有价值和他多争论,多交流,也没有必要和他的人生有什么交集。
遗憾的是,这导致了另一个矛盾——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和学历、工资、获奖次数等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和所谓简历里写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倒是和他像我这样写的文章关联度更大。这就意味着认人识人来选择环境成了我最大的矛盾。我几乎只能以碰运气的方式去体验我喜欢的环境,而有一个好环境,我都会感谢上天带来的运气。
努力的价值绝对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大,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再加之人生轨迹上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认为我不想成为精英,我开始逃避精英环境,压根没有往精英环境努力的动力,选择宿舍等环境时也特意选择学习成绩和我程度相当甚至低于我水平的人作为舍友——因为这样更接近我心目中的平等。我已经完全丧失了上进心。又因为特异性,我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完全独立于他人。
丝毫不想否定我的性格、价值观,大点说现在的自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分是二次元影响而塑造的。这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当然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这正是我的成长历程而已。好在现在世界上也算是开放的,喜欢ACG在年轻人之中也再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被作品深刻影响,也就和以前被小说深刻影响一样,对于内向人来说就是普普通通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在道德品质上来看,做事风格让人舒服的程度来看,以及办事能力来看,喜欢ACG的人明显不见得差于其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