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前在一家早餐店吃早餐,一位匆忙的食客坐到了我的旁边,30出头,身宽体胖,短粗头发,皮肤较白,岁月在眼角漏出了点滴痕迹。他不经意的抬头发现我:“老师,你是不是这所学校的音乐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我诧异的抬头,脑海里思索着他的信息,没有印象,一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对答。
“老师,我是06级的,09年毕业,当时您带我班的音乐课,您有为专业学生是我的好友他叫xxx,他现在在xxx局,每每谈起老师们他都很骄傲的说您,感谢您教他的一技之长,在单位他可是大红人------”
根本没有我插嘴的事:“哦,是的,我知道他在哪个单位我们聊过,但不知道他在那边这么的优秀。”
“真是感谢有您这样的一位老师能真正的关心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上给了一个人这辈子极大的影响。”
“严重了,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附和着。
“不是的老师您不知道,我们在班里当时成绩很差,没有人没有哪位老师能够看得起我们,只有您对xxx关心、爱护才能有他在单位的表现,我跟他就没得比,一技之长都没有,只能去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自己也知道没有什么能力做大做强,到现在培养孩子都费劲还得交给你们继续教我们的下一代---------”我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了,我看他没有要结束的意思:“客气了,谢谢你,我到点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吧。”我又有一种莫名的羞愧感,夺门而逃!
夺门而逃的原因更多是作为一名老师而感到羞愧,为一些老师没有尽到教育的义务,没有照顾到全部学生,没有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班内几十名孩子品类复杂而且多变,我们是怎样做的,孔子又是怎样教育三千弟子的呢?朱熹曾经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明确了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的重要科学理念之一。春秋战国之前的教育立足于“禁”“敬”,教师立足于惩罚学生,威胁学生强迫读书,并且要求学生盲从于教师,形成一种惩戒式教育的习惯。孔子则一改这种死板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他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所作所为,听其言察其行,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着手,施以不同的教育。反观我们自己反而做不到几十人的因材施教。
当然当前教育的受限条件很多,应试教育的指导作用,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等,但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都是很高。孔子精通六艺,我们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故步自封,应不断努力向至圣先师学习,博览群书,博学广知以应对现代多元化的学生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