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乔认真地向圣诞老人许了愿。之后每天都兴奋地问圣诞节还要多久才到。看得出他对圣诞节和礼物的期待。
这天临睡,乔欢快地唱着歌:“圣诞老公公的铃铛不见了,谁来帮他找一找。”
唱着唱着,变成调皮捣蛋的:“圣诞老屁公公的铃铛不见了,谁来帮他找一找。”
我听到后,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乔,你这样唱,圣诞老人听到会不高兴。”
然后继续做我的事。
过了一会,我听到跪坐在地上的乔带着哭音说:“妈妈,我这里很难受。”
我蹲下身听他说,他指着心的位置说,他的心很痛。
倾听了一会,才知道是因为刚才我那句“圣诞老人会不高兴”,让乔陷入了情绪,而这情绪里,有担心、懊悔和害怕。
他担心圣诞老人真的不高兴,害怕因此收不到礼物,后悔自己刚才那样唱歌。
他说,他只是开玩笑才那样唱。
我倾听他:“嗯,你只是开玩笑,并没有恶意。”
乔边哭边问我,圣诞老人会不会不原谅他。是那种真的很伤心的哭。
不管我怎么安慰他会的,他都无法释怀。
中间,还让我抱着他到阳台对着天空,对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公公,我不是故意那样唱歌的,我真的很爱你,也很希望能收到你的礼物。”
但还是忐忑,担心圣诞老人听不到他的心声。
我反思自己那句下意识的说辞,背后多少隐藏着借圣诞老人引导或者教育孩子“文明用语”的目的,殊不知,那句“不合时宜”的话,却伤害了孩子对圣诞老人热切而纯真的感情。
因此,我真诚地向孩子道歉:“乔,妈妈要向你道歉,其实刚才妈妈说那句话时,并不确定圣诞老人真的会不高兴。那只是妈妈自己不喜欢听到你那样唱才那么说的。”
乔哭着说:“妈妈你为什么要那样说?”
我回应:“嗯,妈妈那样说,你觉得很难过。因为你只是开玩笑,不是不尊重圣诞老人。”
乔继续边哭边问我:“圣诞老人会原谅我吗?你确定圣诞老人会原谅我吗?”
我抱起他,倾听他:“你真的很担心圣诞老人不高兴,你害怕被误会。也害怕收不到礼物。”
等他情绪稍微缓和后,我继续对他说:“妈妈看到你真的很爱圣诞老人,也很珍惜向圣诞老人许的愿,希望能实现愿望。妈妈相信,圣诞老人也一定能听到和看到你的真心。他会看到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也会善待每一个善良的孩子。”
“独一无二、善良的好孩子吗?”乔睁着亮亮的眼睛问。
“独一无二、善良的好孩子”是在我给乔读的睡前祈祷文里的表述。
我充满肯定地对他说:“是的,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善良的好孩子啊!圣诞老人也会看到的。”
乔终于平静下来。
一方面,我为自己“成人的蠢钝”而汗颜;一方面,也为孩子稚嫩诚挚的情感而泪湿。
倾听,不仅需要看见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还需要和他的感觉和精神相匹配。
想想,当孩子满心憧憬圣诞和惊喜的到来,用歌声自然流露他的欢欣,而成人关注的却是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或者过于放大行为里的所谓瑕疵,不同频就发生了。
孩子对圣诞老人以及所有神性美好存在的相信,是一种极为精微细腻的情感。
相比之下,成人急于说教和自以为是的引导,则显得格外粗糙。
你愿意让自己和孩子的精微柔软匹配吗?
那就爱孩子吧。爱他们的初心,也爱他们所爱的美好。
让孩子相信,他们值得被肯定、赞赏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