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很快就结束了,没有报名打卡模板的每日书写,感觉轻松很多,也自我放松很多~每天基本的每日一问,也没有当天及时完成。
第一阶段规定的三本书倒是都看完了。结合第一阶段的主题“德”,以及阅读的《富兰克林自传》,就三次课程内容:构建品德、黄金人脉和社群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小总结。
当说到要看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时,我真的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是个大人物,但是完全不记得他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了。
一直也不太喜欢看译本,因为总是记不住里面的人名和地名。好歹我还是耐着性子把这本书看完了,看书的过程,就好像一位年暮的老人,在慢慢向你娓娓道来他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
必须要记录一下富兰克林的生平简介:
富兰克林,他是清教移民的后代,1706年出生在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的中心波士顿。就在“五月花号”到达美洲一百余年后, 1723年,十七岁的少年富兰克林不堪忍受哥哥的虐待,也忍受不了因写文章惹起的殖民地政府和清教善男信女们的敌视,只身一人搭船南下。一路上也是千辛万苦,经纽约,再到费城,先从学徒工做起,靠自己的勤奋、智慧自立门户,成了成功的印刷商,于是又办报纸,又当邮政局长,从事公益事业,出任了殖民地议会议员,最后成了开国元勋之一。1790年去世。
我还特意查了下地图,看看他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哪。
富兰克林从小就爱看书,那个时代,书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到的,他通过阅读,开阔了眼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也结识了很多人,并且创办读书会之类的小社群。而且他的兴趣广泛,除了是印刷厂的老板,他对自然科学也很感兴趣,并且做了一些实验,发现闪电是可以被利用的。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在政治事件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上述过程,富兰克林在当上邮政局长之前,不正是遵循着:构建品德---黄金人脉---社群思维这样一个脉络吗。
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富兰克林早期,对自己德品行要求。他把自己的品行规范,总结成十三规诫,分别是:
并且,他订了一个小本子,一项美德占一页。每一页用红笔画上竖线,形成七行,一行代表一周中的一天,每天用一个字表示。再用红笔画十三条横线,与七条竖栏交叉,每一条横线的开头写上一项美德的头一个字,每天在自查中发现哪项美德方面一有过错,就在相应的竖栏中的横线上画一个小黑点。如下图:
挺有意思的哈~
现代社会能有多少人做到像富兰克林这样,每日三省呢?
我记得以前有个周星驰的电影片段,吴孟达有一句台词是:以德服(hu)人,以德服(hu)人~
我一直相信,人生的基本,品德是根基,在此根基之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