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邓锦芸晨间随笔
家居服的故事
我总是对各种家居服情有独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都喜欢穿家居服。因为这种衣服穿在身上自由舒服。每次上班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外套,换上家居服。家居服一上身,浑身上下舒服,这种惬意无以言表。
当然,我对冬季的家居服最为上心,因为舒服保暖,这十来年,我买过各种各样御寒的棉裤、羊毛裤,甚至各种品牌的羽绒裤,都不让我遂意。前些天,我还花大价钱买了一条羊绒裤。价格虽然令人咋舌,但御寒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我就大胆地穿着家居服的棉裤上班,招了很多好心人的询问。身体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为了让自己舒服,也就不在乎他人的目光。
冬天,我就穿着颜色鲜艳的家居棉裤上班、上街,甚至参加各种宴席。因为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慢慢地,旁人也对我的大逆不道也习以为常了。
说到冬天的家居服,其实里头的故事还挺多的。二十多年前,冬天在家做家务都是找一些废弃的棉衣,邋里邋遢的样子实在让我无比郁闷,我想什么时候在家也能体面,只是穿各种羽绒服做家务太不体统。有一年冬天,我到大姐家去,一进门就看到大姐穿了一身淡蓝色的棉家居服,那美好的颜色,那蓬松的感觉,一看就觉得暖和。
我忍不住问大家,这一套家居服的价钱,我清楚地记得姐说五百多,我一天我大半个月的工资,价格太贵了,只能望洋兴叹。但是对家居棉服的爱深埋心底,久久难忘。后来,我调到了南昌工作,工资稳定,但要买房子,要有各种生活开销,买一套暖和的家居服一直是我心中的梦。
当然,我最终拥有了第一套棉家居服,那是商场搞活动,达尔丽家居服的活动力度很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挑中了一套暗红色带小黄花的家居服,穿在我身上,大小很合身,颜色很衬肤色,价格也是我可以接受的,保暖性能也是令人满意的。于是,我毫不犹豫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套家居棉服。
(今日时间原因,文章还没写完,明天待续)
2025年1月24日晨程秀珍随笔
我们学校历来倡导精品意识,我生在其中只感觉到忙碌,忙碌,还是忙碌,从未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儿。近段时间跟邓老师晨读,她也提到了精品意识,并且以实际操作告诉我们什么是精品意识。一首《清平乐》练了一星期多。开始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不放过每一个音符。而后,学友们开始展示。邓老师一一点评,并把错误的地方再次带读,真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这样日复一日,学友们在练习中也是日日新,苟日新。而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从未感到厌烦,一遍遍地跟读,也在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尽管这样,还是错误百出。精品意识就是不断的打磨,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直至接近完美。
2025年1月23日郑丽玲晨读随笔
“居有常,业无变”,短短六字,蕴含着生活与立业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秉持着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
生活中,若能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仅能让身体保持健康,还能培养自律的品格。工作上,专注于一项事业,不轻易动摇,即便面对外界诱惑与一时困难,也能坚守初心。就像涓涓细流,虽无惊涛骇浪的磅礴,却能凭借日复一日的流淌,汇聚成河。这种细水长流的坚持,终会让我们在生活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
《五人墓碑记》以震撼人心的笔触,警醒世人死生意义重大。它告诉我们,哪怕是身处市井的普通百姓,也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五位义士,本是平凡民众,在魏忠贤阉党祸乱朝政之时,他们没有选择沉默苟活。面对强权,他们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生命抗争,名垂青史。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不仅激励了当时的民众,更让后世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改变时代的力量,生死抉择间,微小如蝼蚁,亦能爆发出撼动山河的能量 。
2025年1月23日曹澄青晨记
今天晨读有点精力不济,呵欠不断。但还是跟着老师、书友们完成了两小时读书的目标。身体还是要调整好,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居有常、业无变”,晚上睡眠时间还要提早一点,不要舍不得手机节目。
《五人墓碑记》一文已学完,志士之激励人心的力量自古至今,永远不会消逝,这可能就是鲁迅所说的国家的脊梁。
2025年1月23日 谢洪霞 晨读杂记
一篇《五人墓碑记》,今天终于全部读完,历时四天。
不足800字的一篇文章,读了四天,可见我们读的有多仔细。邓老师带大家读的时候,字字讲到,句句品味,间杂以字理知识,非常细致 。
最让我感动而佩服的是,邓老师极其有耐心。
从读《论语》到《中庸》,及至现在的《孝经》,群里的每个人都要一个个过关,一个字不准,一句话不会,反复示范,反复纠正,直到准确为止。有时候我都觉得,有必要这样吗?因为对音乐不敏感的人,教起来太难了。可是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我惊奇地发现以前不断出错的老师,也一天天进步了,音准了,调对了,吟诵越来越有味道了。
这样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平时在带学生读书时,时常有急躁的情绪。有时候十遍八遍还不会,觉得这孩子真不是读书的料。现在,我也尽量像邓老师一样,沉下心来,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急躁,不生气,以自己最大的耐心,陪着学习。时间一长,每个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看到学生家长发来的感激的话,心里还是蛮开心的。帮助到一个学生,就是帮到一个家庭,意义重大呢!
2025年1月22日罗辉晨读杂记
在《五人墓碑记》当中,张溥最后评价五人时说: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大概三十年前吧,记得是站在叠山路老师范的门口,和先师贾箴先生请教人生理想,激奋社会现实,忘记了和老师具体说了什么,老师只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忽然又想起白发苍苍的先生那双温润的眼睛……
位卑未敢忘忧国,隔着时空,与张溥发出的感叹交相共鸣。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说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天心即我民心。而我转念:一切都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君子作用在哪里呢?
至圣孔子弃官而走,颠沛列国十六年,奔走呼吁的不正是想引导诸侯百姓归于仁义,归于礼?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诸侯分崩离析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难道孔子看不到这一现实吗?《论语》中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站在时代的潮头,望见了历史的发展,但他也同样知道天下分久必合,终将回归于礼,礼乐教化必然要有君子来行。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今之视昔,犹后之视今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哉是言!
2025年1月23日 徐新云晨记
几乎在每一个学期的结束的时候,我的身体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状况。这学期也不例外,感冒咳嗽不止,但是并不耽误我和大家一起读书吟诵,无法出门向天地借能量,那就在读书群里和大家一起攒能量,相信自己身体会很快就恢复的。
托欧阳倩老师的福,把大家写的晨记都整理在简书当中,我每篇都会拜读几遍,感动于大家的热情分享,佩服于大家的优美文采。相比之下,自己写的只能够叫做口水文、流水账,但是我也会坚持写的,做到邓老师分享的六个字“居有常,业无变”。
今天早上我们先学习了李白的《清平乐》,李白一生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他看到的情景却是:白天在挖空心思“斗百草”,晚上在御前“霓裳羽衣舞”,心里一定失望至极。
我们又复习了《孝经·诸侯章第三》,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所以能“长守贵也”,“长守富也”,“然后能保其社稷”。正如《诗经》中所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生在世,生而不易,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市井村夫,都要谨慎处事,不骄不躁,这样生活才能踏实、恬静。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再继续学习《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五人之死进行比较,“轻重固何如哉”?周公的“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是“百世之遇也”。他们本来可以“尽其天年”,可以寿终正寝,现在却因义而死,“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五人之死,重于泰山,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2025.1.23胡桂芳晨记
居有常,业无变。作息有固定的规律,每天的学业,做的事,不去改变。人最怕一曝十寒,要做细水长流。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伯作为最高统治者,人品有多差。而最后一篇《五人墓碑记》的边五之人品性如此高尚。
此书最美在每篇文章后的二吴评注,哪二吴呢?吴楚材,吴调侯。《五人墓碑记》的评注是: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当与史公伯夷、屈原二传。可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伯夷叔齐,屈原列传媲美。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邓老师的解读,有一群人的每天分享,还抽空约上几个有时间读书的娃读书,学讲《徐文长传》两天讲完,只有自己去讲才知收获的多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讲,师父陈琴,薛老师,邓老师,谢老师,赵老师的都是这么做的,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接着就给孩子们讲《五人墓碑记》,现学现卖,味道一定纯正。感谢邓老师每天的五点十分的腾讯会议,坚持走下去,美哉。
2025年1月23日付玉梅随笔
利用4天时间学习,学习完《五人墓碑记》,对于这篇文章以前只是从耳边飘过,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五人者不知其何许人也,更不知其是“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者。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泰山,或重于鸿毛;孟子说,舍生取义; 当今社会有一种表彰行为叫见义勇为,可见“义”的重要,百度了一下义的解释,义就是公正合宜的道理。 出于编伍之间的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当时贤士大夫者记,后人亦记之,不能不称之为豪杰之辈,今我读此文,与之相比,实在汗颜。
2025年1月23日晨间随笔曾瑞云
《古文观止》中写普通老百姓能够为正义懔然赴死,敬佩五人高洁品质,而高官爵位者却剪发逃逸,以保全性命,遭百姓小视。
想一个人的生命可重如泰山也可轻如鸿毛。
当带着使命立于天地之间,将无所畏惧,必会迎难而上!若苟且偷生,则得过且过。
如何不得过且过,首先知自己天命所在,然后如邓老师所说《弟子规》“居有常,业无变”
自己也要检讨与总结,除了早晨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其它时间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事与人的影响,所以还得修。
然后象张先生一样《牡丹亭》三年,巫娜老师弹《兰花花》一个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打磨自己的内功,不要看到他人进步快,就着急不顾磨炼自己,要能忍的住寂寞,红霞老师对我说的受得冷板凳。昨晚练了清平乐,可能还是在错的音上练,所以开口就错。应该找准音加以习练,再投入情感。
我们将自己打造名牌一样,要有工匠精神。
静心、净心、恒心、耐心,向书友学习,进步之。
感恩共读
2025年1月23日龚红梅晨记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从幼时起,我的奶奶就用这句话教育我们每天清晨从洒扫开始,日日如此。虽然奶奶已去天国20多年了,但她给予我的好习惯,至今影响着我。这也就是邓老师今早讲的“居有常,业无变”吧。
我是个慢性子,凡事向来不着急,尤其是在清晨,起床洗漱……直到从卫生间出来,大概用时40分钟左右,所以每天的晨读课几乎是半听半跟读,知一二而已。不过即使如此,但每天只要从床上起来了,精神抖擞,神清气爽。而且还有两只猫陪伴我左右呢,幸哉乐哉!
至于写嘛,假期跟上学友们的队伍应该可以,但开学后就难于上青天——因为出门上班要化妆
2025年1月23日周文眉随笔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是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人之死,重于泰山,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有生死大义选择的时候。我想,我们能达到的“义”无非就是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站在人民教师的立场上,就是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也许你会说,我们面对的家长千千万万,要求各有不同,实在是众口难调,难以让家长满意啊!固然这是事实,但是,理解家长,尊重孩子,遵循教育的规律总是不会错的。我们要真诚,至少要真诚地面对孩子,让孩子能健康成长,能拥有幸福的童年,让他们的人生有底气。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家长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遇到一个为孩子将来着想的老师,而不是以短期的成绩论英雄。看到很多孩子在强压下眼里失去了光,甚至因为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温柔而失去生命,真的很痛心。
所以,我常常对自己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真诚的爱,因为有爱才有力量。这大概是我能成全的“义”吧!
2025年1月23日黄小娥晨记
“居有常,业无变”太好了,这六个字我将默而识之。
有时感叹于自己年纪不小而事业无起色而懊恼,因学识,不足而苦恼。邓老师跟我们说:活在当下,做最好的自己,充实每一天,从早起开始,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慢就是快,才能成就日后的自己。
人都有惰性,小孩子学习有偷懒的时候,大人虽有美好的志向,也往往因为不能坚持而夭折。这两年感谢有邓老师,虽然中间我也有偷懒的时候,但是一直坚持下来了,聚少成多,聊胜于无,跟着邓老师学了《论语》《中庸》《大学》《孝经》。回过头来看还真是不同凡响,感叹:这么难的书,我竟然也读过,哈哈。
邓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都会讲到文中的特别的字的含义和演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些字,而且再来读感到特别的亲切。我在带学生读书的时候,尝试学习邓老师的方法,遇到个别的字也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去理解,但是总觉得说的不太好,我想应该是自己没有理解透吧。
昨天教古文观止的第二个部分可能是因为比较难,再加上寒假学生有些去上兴趣班之类的,上线的孩子只有三四个,连麦的也少。一个小时的课对我本人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在课堂上抄完一遍之后,下课后有时间我把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又重抄了一遍,发现对文章就越熟悉,在通过与学生讲解文章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025年1月23日欧阳倩晨记
邓老师用一个“搜肠刮肚”来形容书友们写日记时遇到的困难,我觉得特别贴切,今天早上也甚有此感,但这不正是我们写日记的意义所在吗?日子是普通的,正因为要写,所以我们才会时时留意,刻刻留心,才能于平凡中发现美好。今天早上读完了《五人墓碑记》,文章当中的“五人”,即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却能在周顺昌周公被魏忠贤之流逮捕之际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实在令人动容,他们是普通人的代表,但他们的行为这让我们明白匹夫亦可以有重于社稷也!
我不禁想,我们晨起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当然首先是为了自己修身。昨天爱人讲了听闻的两起悲剧。一起是某单位领导置身患乳腺癌的妻子于不顾,自身私生活混乱,妻子怒而杀之,同归于尽。另一起是某领导热爱打牌,天天邀牌友到家打牌,全然不顾学业紧张的孩子需要安静的学习空间和心理上的陪伴,甚至在孩子将要崩溃的时候说出“让孩子去死”的话语,孩子瞬间跑到楼顶欲跳楼自杀,好心人劝下,却转向厨房抄起刀向母亲乱捅。悲哉,听完这两个故事,我起了我一身鸡皮疙瘩。这两起事件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因为自己的不修身导致了家庭的悲剧吗?
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除了自己的修身,我也想通过读书影响自己的家庭,影响身边的人。虽然我的光芒很弱,但能做多少是多少,毕竟影响力是做出来的嘛!
2025年1月23日张虹霞晨记
2025.1.23杨慢慢杂记
故乡变了,变得模糊起来。
儿时大大小小几十人的小院,过年也不过十来人回家相聚。
随着记忆一同模糊起来的,是小院的样貌。
曾经光溜溜的屋前小路,荒草盖过人头,想要穿过它走向另一条,另一条更为缠绕。与小路荒草一同丛生的,还有屋左屋右屋前屋后的田野、山坡。屋子对面的山坡,也是这般命运。如果是夏天,我一定会为这繁茂的植被所倾心,一定会因这绿意盎然而恋恋不舍。今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模糊的。
站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我抚摸了一下长满青苔的红砖围墙。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昨天:无论是哪个季节,傍晚时分,我们一群孩子总是聚在这里聊天、玩游戏、打闹。大人们在中间评论着哪个孩子高了,哪个孩子胖了,哪个孩子调皮,哪个孩子爱学习……夜幕降临,大人们唤着自家孩子的名字回家做饭,孩子们玩得正欢,实在不愿意走的,大人也不管了,留下撒欢的孩子们,非得等到家长们的唤名声音里有了怒气,才一溜烟出现在餐桌旁…
时光忽已远,邻居夫妇四十多一点相继离世,我一度不敢想象同龄伙伴的疼痛程度,令人心疼。老人们也一一告别,我们这群当年的孩子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天涯海角,拉萨、成都、重庆、中山、南昌…只年一过,又只留下两位老人各自静守,那样的时光,该是多么缓慢寂静。
故乡,就是这样模糊起来的……
2025年1月23日石平萍晨间随笔
今天开始放假,依然五点十分醒来晨读,真是习惯成自然啊!《五人墓碑记》最后一部分读完了,作者用高爵显位之人和此草野五人做对比,那些身居高官要职的人,一旦有罪,就会脱身而逃,却四处不能容身,或剪发闭门,或装疯卖傻不知去向,如此可耻的人格和卑贱的行为,怎能和这五人的牺牲精神相比呢?
所以这五人得到加修坟墓的恩宠,把名字刻在碑石上,四方来往之人,无不到墓前哭拜的,这是百年一遇的荣耀!所以作者和同社为空有石碑而没有碑文而难过,就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借此说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死生意义的重大,普通百姓也能对国家作出重大的贡献),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
爵:本指礼器,可以盛酒,后为权利地位的象征。
牖:特别形象,开于墙壁,用木片交叉支撑铺开来,读you的音,是把光线引诱到屋中,此为窗户的作用,故读you。同音通义,大美汉字!
2025年1月23日,熊凤珍晨记
早晨朦胧已醒,可却懒得动弹,缘于昨天搞卫生太累吧!感觉旁边爱人也醒,嘴巴里念到′不想动,你帮我看看几点了。"爱人接话‘没人拿枪逼你,不想起来就不起来!"
躺了一会儿,我还是挣扎着去拿床头的手机,一看已5点35分,不行!马上复习《孝经》呢,平日,只在课上练习,课后从末拿过书,还没学好呢!于是‘蹭′的一下从床上蹦起来,快速刷牙漱口,进入学习状态。
我知道我每次吟得不够好,但当邓老师说‘能吟好的打个数字,每次在后面点必打,这样可以强迫自已用心练,而且在群里认真吟过,印象深刻些。哈哈,今天在群里吟,我状态很耶,口舌生津了。我自患类风湿,引发干燥症的并发症以后,口里很多年从未有过口水,还是学了三遍《道德经》,才会生此′长生水′,这也是我坚持吟诵的原因,吟诵修身养性。
在学《古文观止》时,邓老师又讲六个字,我要谨记:居有常,业无变。早晨不能偷懒哟!
2025年1月23日陈风雨晨记
今天早上五点十分闹钟响了,我没有起床,在床上躺了好一会儿才起床,然后进入腾讯会议。进去的时候,老师们已经在展示《清平乐》了。赶紧跟上节奏,听老师们吟诵。然后自己也报名。我是最后一个吟诵,还好这这篇我读的还熟的,基本上顺利吟下来了,就是调子有点起高了,气有点接不上来。接下来是复习《孝经》,今天吟第三章,这个我就不熟练,听了好久,跟了好久,终于也报名吟诵了。邓老师表扬杨京辉老师的第三章吟诵得比第二章好。最后还是学《五人墓碑记》,今天学习了最后剩下的部分,今天把《五人墓碑记》全部学完了。邓老师逐字逐句讲解了文章意思。因为先生一大早要给我妹妹送年货去,要拿东西,不断地问我这个要拿吗那个要拿吗,所以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听讲解。我就听到邓老师讲解了爵字的字意,她还给我们展示了各种爵的图片。在读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的时候,又讲解了“囱、户、牗”。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好,就像《古文观止》编者所评价的那样:“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当于史太公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
2025年1月23日李盈妍晨读随笔
今晨再一遍过《孝经》诸侯章第三《清平乐》,熟练多了。邓老师讲到弟子规里的"居有常,业无变",有常,指的是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每日起居要成为常态,作息时间,按部就班。无变,每天做事不要改变。最受益的是老师之前一直讲的,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这样我们一天就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坚持下来。我自己也感觉时间充裕了。这几天娃放假在老家和昆明两地奔波,回到老家,不适应的就是吃饭时间不固定,每天中午拖到1点多,说几句,先生还说我早上起得太早了,我也只能就他们,毕竟饭不是我做。
2025年1月23日 郭鸣凤随笔晨记
最近几天我都会到外面走走,心情感觉特别舒畅!昨天是北方的小年,我们这里的古城墙的涌金门和建春门举行了升联仪式!其实,我感觉最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里!
昨天学到了一句不内耗的话:能翻脸会翻篇,人才会翻身!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遇到了实在忍不了的事情,该说的还是要表达,而不要憋在心里!依然是在白瑞说教育的视频直播间里学到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现在的科技,带给我们很多选择,我们要练就的是一双辨别点慧眼!记得很早的时候就刷到康华兰老师的视频,他说过未来社会要练就的是一双会辨别的双眼!因为这个社会上的真假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啊!
伴着闹钟铃声醒来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进入会议室学习,今天我感觉跟着大家,学吟李白的《清平乐》又更熟悉了,而且自己还可以独立吟唱,感觉特别棒!这种从不会到会的感觉真的很不错!接着复习《孝经》的第三章,别说一开始我感觉跟着都有点磕巴,不过好在后面跟着大家多过几遍后,感觉找到了,自然也就很顺畅!看来,学东西真的要精心打磨才好啊!最后将《五人墓碑记》的最后两段学完了,感觉其实只要坚持,在长的文章都是可以学完的,最主要的是感觉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枯燥啊!这也许就是嗑瓜子式读书的妙处吧!
2025.01.23.元实晨记(韶关)(05)
今天晨读,邓老师引用《弟子规》里“居有常,业无变”,有常,指的是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每日起居要成为常态,作息时间,按部就班。无变,每天做事不要改变。最受益的是老师之前一直讲的,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这样我们一天就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坚持下来。点出做事要有细水长流,坚持不懈才能长而久之,我特别赞同。
“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懂,水坚持滴落,再硬的石头也能被击穿。就像写日记,一开始劲头足,可琐事一多就放弃,根本没法从中成长。要是每天花20分钟认真记录、梳理内心,日记就能见证蜕变。
学新技能、培养爱好也是如此,稳定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常守其业,恒行其事,一定会越来越顺。
2025年1月23日 张树枝晨读随笔
做事就是修炼,起心动念~行动坚持~见证成果。自从2020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接受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以来,我的心境和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身边很多优秀的人在影响着我。有我的领导和同事引领,还有这些书友们的陪伴。我心生感激。目前与各位书友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只是一个皮毛。读书数量不多、理解不透、感悟不深,但同时我又很欣慰,我与这些优秀的读书人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在您们的影响下,每日都会晨读,在平日里我的办公桌上总有一本书在半月或一月能够读完。更为重要的是有邓老师的引领,提及的大道规则影响我做人做事。做好一件事就要精心打磨,做实做精。每天都要固定的做一到两件事情。“居有常,业无变”细水长流。
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早,赵兰萍随记。
昨日翻看自己手机存贮图片,看到一张充满生机的向日葵图片,不由自主地满心欢喜。那借着今日晨记,就说说我的向日葵情愫吧。
向日葵花语: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光辉、高傲之意,仰慕、凝视着你。温暖,耐旱,能产果实葵花籽。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向日葵的寓意是沉默的爱,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
多少年来,无论是出差旅行,还是坐车步行,总会看到路旁田埂上栽种的向日葵。有时候,坐在车上,金黄色的镜头会瞬间闪过,会激动的叫出去来。哇!向日葵!还会头略伸出车窗继续望着渐远的金黄……
脑海里一下子却蹦出来更大更美的画面。
幼时,在新疆哈密农场里那一望无际的向日葵园地就浮现眼前,当向日葵花儿开放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金色的花海。挺立在枝头的花盘每天迎着朝阳,送走夕阳……
而当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向日葵沉甸甸,硕大敦厚低垂的圆盘,会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农场采摘者们到来。
看到金色的向日葵,就会想念葡萄干的甘甜;想念马车队里大堆的西瓜和甘甜哈密瓜的诱人芬芳;想念维族大爷送来的奶酪,嘴巴里喷香的满足……
当秋天树叶翻飞,会跟着妈妈们去地里拣拾沙枣甘甜满嘴……
火石泉农场,亲眼目睹了在麦场上,爸爸为了阻止擅自启动拖拉机的人而发生的事故......
童年的时代里太多回忆,但凡看到向日葵,眼前就会一亮:亲切的,饱满的,成熟的,阳光的,温暖的,挺拔的,等等美好的词语就从脑子里喷涌而出。内心里就有满满的踏实感,就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拥你入怀的想法。
眼里一直看着,念着;心里一直记着,存着。
年华似水,青丝白发,唯向日葵是我挚爱钟情的花朵。
2025年1月23日赖东伟晨记
昨日姑父六十寿宴,下午五点半下班后,驱车1小时赶到他家。厅堂那边早已开席了,姑姑姑父为我们几个因上班而晚到的亲戚特意在餐厅另留了一桌。
姑姑姑父平时为人和气,她家门口是那一圈最热闹的,附近的邻居们都爱到她家集聚。勤劳朴实在姑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农闲时也闲不下来,组团到邻县去做摘橘子等农活。三个小孩虽然读书不厉害,但个个勤快孝顺。好的家风会传承,七个孙辈也乖巧懂事。
姑姑姑父待我极好,我在乡镇工作了九年了,镇政府离姑姑家就三百米左右距离 ,每次姑姑家做什么好吃的,比如包饺子、做糍粑、杀鸡杀鸭等,快到饭点了,总要叫孙子孙女来办公室叫我去吃。2018年脱贫攻坚最艰难辛苦那一年,我带不到三岁的儿子吃住在单位,姑姑住在旁边费心不少。2020年生完女儿产假休完,为方便哺乳,带女儿一起去上班,姑姑又帮忙照看了几个月。曾经的帮助永远铭记在心。
姑姑姑父晚上都非常开心,看儿孙满堂,看家庭和睦,姑父说六十一甲子,该完成的任务基本都完成了。哈哈,感谢姑姑姑父,也祝福他们一大家庭幸福美满!
2025年元月二十三日关安玲札记(5)
谚语云: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为北方小年,今天腊月二十四,该扫房子了。
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家中忙碌欢乐的情形。二十四这一天,腾挪出厨房的物品,爷爷把提前从南泉山沟里挑回来的白胶泥泥土用筛子筛过,去除枯枝败叶碎石土土块,取细如面粉的黄土和成稀糊,父亲穿件旧制服戴上帽子,爬梯到屋顶,用扫把蘸取泥糊从上到下刷墙,父亲刷完高处,哥哥接着刷下面,一家人忙乎半天,每个人身上都粘上了泥点子,厨房墙壁则由黑转黄,变得亮堂宽敞了。
刷完厨房,是我出手给厦房糊墙纸的时间了。母亲用炒勺烧好浆糊,父亲展开他带回来的报纸和画报,弟弟在小方桌上铺开报纸刷浆糊,我站在炕上给墙上糊报纸,每张报纸都要对端好,字正不歪。有时瞟一眼报上的文字图片,手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直到弟弟催促浆糊要干了,才赶忙继续糊。糊过的墙壁上图文并茂,这成了我日后的阅览墙,那些城市的人和事让我向往,那些皮肤黝黑头顶框子前行的黑人让我充满好奇。
2025年1月23日 徐洁学习随笔
邓师姐带领我们在复习《孝经》诵唸之余,利用四早晨的时间学习了《古文观止》之《五人墓碑记》,此文我以前读过,也曾为五义士的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而心潮澎湃、敬仰不已,今冬再次读起,在敬仰之余也生起了不同的感慨和异于以前的思考。
刚刚读过的《孝经》之开宗明义章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位义士无疑是“终于立身”之大忠大孝,所以令作者张溥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之赞叹。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论语•颜渊篇》中也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似此类经典也都在教育世人,人得此生命,真的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国家危难之时,更需要身居高位之人、德居高层之才奋勇向前,作好引领;和平时期,高位之人、大德之才亦须以言以行给周围之人以影响以带动,方能称德以配位。
人身难得今已得,经典难读今正读,愿在圣人智慧浇灌浸润之下,生命能得以真正的成长,为家庭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时代做好自己该做之事。
20250123杨京辉杂记
今天是小年,以为老师会让我们休息,然,还是一如既往晨读不挫,书友们也都早起行动支持晨读!因为平时学的不扎实,文本不熟,调不准,今天复习诸侯章第三,通过今天的复习,吟诵这章有了感觉,还得到老师的肯定,非常幸运能和书友们一起读书,当珍惜接下来的过关复习,也要课后多练习,老师讲的老师讲的六个字太好了,居有常,业无变,生活有规律,学业要持之以恒!
2025年1月24日 高凤斌 晨读杂记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以前几十年的这一天我都睡到自然醒,趿着鞋胡乱吃一点东西,等待年的到来。
不太愿意面对过年大概是中年人,尤其是我这样敏感的中年女人的殇。
年是一个忧伤的驿站,是人情世故的伤口。昨晚看了电影《吉祥如意》,把这个伤口拉开了一个洞。
吉祥是一个年轻时积极有为,对家庭极度负责,对兄弟姐妹极度疼爱的保卫科科长,兄弟姐妹们都受吉祥的照顾。因为一次发烧吉祥脑子坏了,成了智商只有几岁孩子的病老头。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吉祥和母亲相依为命,平日里母亲像照顾三岁孩子一样照顾吉祥,吉祥躺在母亲身边,以一个老小孩的样态。吉祥病后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他记得四个兄弟姐妹,并把他们名字串成一句话“文武香贵”,这四个字中没有他自己“吉祥”。忘记所有的他每天就念叨着“文武香贵”。这是怎样的一奶同胞情和爱才让一个脑子全坏了的男人念念不忘。他的念念不忘也得到了回响,二哥二嫂接纳并照顾了吉祥二十年。
大年三十,母亲离世了,一家善良的人,回忆吉祥的好,商量吉祥的去处,期间争论不休,结果是吉祥最终没有去处。
镜头一转,大地一片白茫茫,吉祥一个人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嘴里念着“文武香贵”,“明儿找妈”……这脚步一声一声砸在雪地上,也砸在了我的心上……至此《吉祥》在落寞落幕。
大鹏导演在《如意》中说这是一个实验,一场意外……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实验,我们演绎的又何尝不是一场场意外呢?
2025年1月22日,万晓霞杂记。
又是一个晴朗的冬日早晨,晨起读书已成生活中美好的时光。吟《清平乐》感受古诗的美好,诵唸《孝经》念念父母之恩,邓老师讲古文观止解汉字,又觉汉字是那么有趣。学习了《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感涕为正义舍生取义的平民,在国家失道时,“忠信仁义”的生命品质更加珍贵。
昨天下午南昌孝谦开年底总结会,我抽到“才艺表演”,放到从前感觉就是身心折磨。每天早晨读书会读书让我成长,现学现卖,啥也不想学吟了一段《孝经》天子章第二,也很感谢同事当观众!
2025年1月23日彭海娟晨记
转眼间,五天的经典素读学习之旅——《黄帝内经》班学习圆满结束。在美丽的清流秘境,不仅在师父的引领下感悟老祖宗经典的智慧,还随着名中医练习打坐、自诊,与同门一起享受阳光天灸、原味美食和激情篝火……挥别落日余晖,蓄积满腔能量,踏上回程旅途,暗自下定决心:新的一年,知行合一,如《黄帝内经》所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好好爱自己!
可今天第一天就食言了。晚睡是到深圳后形成的顽劣习惯。因几天没弹琴练字,昨晚到家就沉浸式的操弄起来,不知不觉就十点多钟,待收拾好躺下即11点多,许是兴奋,又迟迟不能入睡。这不,今晨5:00闹钟一响,好困,暗示自己再睡10分钟就起,就这一放纵,没想到10分钟竟然变成了两小时,羞惭不已。
“起居有常”四字甚易知,可我虽知之却不能行之。想着群里的伙伴们的坚持,特别是江西老家的书友们,天气那么不友好,冒着严寒早起,这需何等毅力?如果是我,能做到吗?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事未做先不说,说出来更难做。做了再说,做了无需说,惟看行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