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流
7-9学会倾听
交流的有效与否,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因为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短暂的走神,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走神的时间越来越长,终究会出现真正错过重要信息的情况。
说话的人往往信息越重要越放在后边,这样造成听话的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而且会不自由主的按照自己认为的有意义的模式组合起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拼接很好的拼接能力。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拼接能力,但这个拼接能力会随着学习来增强。必须想办法获得一种或者一些用于建立已知知识有效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拼接能力。
每个人在理解一些问题的时候,都会不自由主的调动一切已知信息和他匹配。所以我们在鉴定所知知识的时候,要使用类似于双盲测试这样的考验,去鉴别自己所储存的已知信息。
提升倾听能力,改善交流状况的解决方案并不直观,所以往往被人们拒绝,忽略,因为人们就是不喜欢,不直观的东西,因为不喜欢自然就不接受,我也是这个样子的。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打断对方的讲述,提出自己的质疑提高了说者有效表达的难度,更增加了自己获得对方讲述全貌的难度。控制住质疑,可能在听到最后一刻的对讲述者表达的内容发生变化,自己的质疑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过早地质疑会产生从开始的时候觉得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的幻觉,可能别人听者不自由主的进入排斥状态。接受状态本身不一定有害,除非接受一切,接受进来的东西,但是排斥状态会使人一个人处于永无进步状态。因为拒绝接受,所以无法接受——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
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面的信息,回顾和预期。回顾的意思就是要记得住点。说者的内容分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我们就去想象他所陈述的事实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我们就想想他这个看法的根源在哪。所以一起就是猜想强者,下一步V讲什么东西?首先他会自动集中听者的注意力,其次有助于听者正确的把握组织说者讲述的内容。最后,能使听者听到更多原本听不到的信息。
还要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7-10说与不说
读这部分内容我更多我想到的我自己是一个尝尝失言的状态,很多时候表达欲望很强烈,说的时候也希望大家能够用积极倾听的态度来对待我。却没有想到每个人的时间是有成本的。所以呢,听话也是有选择的,如果这个话自己认为对自己没用,或者你不在他可选择的信任、听取的范围内,他自然就会选择忽略你的话语。所以我们都要在那种攒让别人信任的能力吧,可百人誉之不加密,怎么样能够得到百人之誉呢,还需要继续努力。
@陈艳丽 是的,其实李笑来受父亲影响很大,文中多次提到父亲如何说。 说出我们想说的话,是一种“试错”,试自己的勇气,也试说出的效果。 而衡量自己那些话要说,那些话不说,更深层面上,是对于别人接受程度的认知。 到底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还需要自己摸索,但是如果意识到有些话不说为妙,那就一定要闭嘴,不要放纵自己的表达欲[偷笑]。
7-11交流守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一个人的真理在另一个人那里可能就是谬误。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任何观念都是平等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这些观念,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脱离共生的状态,不仅自己处在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也很难去正常的交流,我们要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必须遵循三个原则:1.有意义的讨论,前提是双方不仅要互相竞争,更要相互合作。如果已经感觉到秀才遇到兵,那就立刻停止。2.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都不会吸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地球上最虚的群体,分别是神职人员,政客,律师和教师。我们要去做苏格拉底,一旦发现有人自以为是,那就停止讨论。3.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为任何人变化,变化的只是人对真理的解释和理解。如果一开始就是以看法开始,那就没必要进行讨论了。
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的,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改变的决心,从来在于自己。
7-12正确复述
沟通双方有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很多的人编码和解码都是不一致的。
7-13勤于反思
很多时候只看到部分事实而把部分事实当做所有事实的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它往往也是各种冲突的根源。
摆脱经验主义的第一个技巧就是了解经验的局限。很多重要的知识就都具备这样的属性,而且了解本身已经基本等同于掌握。经验存在局限就是这样的知识。但是很多人常常会因为恐惧而放弃这些知识,转而不顾准确与否再次依赖现有的,明知道并不完整的经验。摆脱经验主义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还需要勇气,其实求知的路走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依靠运气而非智商。
让你经验的局限之后,我们就要保持警惕。每次运用经验都可能存在风险,确定常常是永远也做不到的,所以运用经验的时候怎么小心都不过分。很多时候,小心驶得万年船,就是这个道理。
做记录,虽然不能够避免全部的错误,但是却是可以避免犯同样错误的危险。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方法。观察的时候放弃评价,多琢磨别人的做法。而随意的阅读也会不期然的获得有用的知识,不要太刻意于目标性。
类比是跨越未知,已知的障碍。阅历丰富,博览群书,一定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的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学会等待,不懂得等待,或者是不甘于等待获得的结果可能也是等,却跟耐心等待获得的不是一样的。
本章总结:与他人交流,首先要学会耐心的倾听,听到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说与不说的衡量过程中要考虑听者是否有倾听的欲望,有接受的能力,在怎样程度上愿意接受。
交流更多的意义是在于共同的探讨,获得之前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如果固守自己的看法可能就无法得到成长。要看到对方也看到自己,也是否有继续交流的愿望。
在听到对方的话,了解到知识的时候。要具有复述转述的能力,通过复述来验证自己所听到的,理解到的是否正确。
记得反思,不要受经验主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