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就是人在18岁前形成的各种偏见。 ”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是屠夫的第 226 篇原创,全文 2500 字
阅读时间 6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上周四晚上,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曝光,股价一度大跌80%,甚至带崩了A股的神州租车。
恐慌的不止投资者,还有内部员工:有的员工已经做好公司倒闭的准备,开始投简历了。
公司会不会走向倒闭,通常不是员工能控制的,甚至不是股票市场投资者所能控制的。
但是一个人会不会走向“倒闭”,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 ——
有的人,虽然上班的公司还没倒闭,自己早已倒闭了。
你会成为那样的人吗?
01 公司的品牌就是你的……吗?
把公司名字写上简历,仿佛就得到了公司的品牌背书。
公司的规模越大,名气越大,越是如此。
公司的品牌效应,会落到它的员工,以及前员工身上。
公司品牌的背后,有成熟的业务流程,有完善的培训制度,有高效的思维方法。
能通过层层筛选进入这些组织,本身就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因此公司的品牌光环落到个人身上,是顺其自然的事。
不只公司能带来光环,名校和学历也是如此:
多少家长殚精竭虑,只为让孩子“起点更高”?
在颇具名气的大公司待久了,有些事情,你可能会当真。
乙方低声下气,你会渐渐习惯,以为是对你低声下气;
下属毕恭毕敬,你会渐渐习惯,以为是对你毕恭毕敬。
其实不是的,他们只是对你所在的公司低声下气、毕恭毕敬
—— 换另一个人坐这个位子,他们一样如此,与你无关。
可有些事情,又确实是真的。
因为是“我”担任公司这个职务,所以才能业绩斐然;
因为是“我”领导公司这个项目,所以才能力挽狂澜。
说来也是的,换作另一个人来做同样的事,未必能如此成功。
一切既有公司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公司选择了个人,个人也为公司做出了成绩,最好的情况是相互成就。
不那么好的情况呢?
那就变成一种博弈了。
02 平台与能力的博弈
屠夫在《怎么选工作》里谈过,选工作看3个因素:
- 金钱
- 时间
- 空间
公司平台背后的资源就是“空间”,是你在金钱和时间外的隐形报酬。
企业级的软硬件、产品和数据,工作中的经验、人脉和声望累积,都是光靠个人能力无法得到,又是在职场一展身手所不可或缺的。
然而屠夫又在《反脆弱》和《安全感》里提到,长期依附于公司的员工容易被“体制化”。
公司越强,时间越长,你越危险 ——
你的知识技能要在这里才能充分发挥,
你的交际圈子大多都是公司里的同事,
你的生活习惯都和这个公司如此契合
—— 离开它,太难了。
个人再有能力,也渴望有平台可以施展;
公司平台再大,也需要能力强的人发挥。
员工既希望得到公司支持,又害怕受到公司的束缚;
公司既希望员工表现卓越,又担心某个人不可替代。
这就是平台和能力之间的博弈。
有能力的个人,平台大的公司,有着更强的议价权。
对优秀的个人来说,东家不打打西家;
对厉害的公司而言,员工都是螺丝钉。
优秀的个人来到厉害的公司,又怎么解决这个博弈问题呢?
03 黄金降落伞
「黄金降落伞」,是指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失去工作后,公司从经济上给予丰厚保障,比如股票期权、奖金和补偿等等。
这种做法起源于美国,是企业高管为了规避公司控制权变动的计划,和「PPP」 (Poison Pill Plan,毒丸计划) 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有人恶意收购公司,并且要求更换管理层,那么CEO大概率会发动黄金降落伞,公司依照约定支付大额补偿,让这位CEO即便离开公司也能“安全着陆”。
屠夫借用这个概念问一句:
作为职场人,你是否拥有黄金降落伞?
2018年以来,跳槽求职的人应该感受到不小压力。
增速放缓,资本寒冬,再叠加这次意外的疫情影响,许多公司的生意受到冲击。
本来就艰难的求职市场变得难上加难:
缩招减少了工作机会,
裁员增加了求职人数,
破产倒闭同时激化两者。
上周的瑞幸,以及折腾一年多还是半死不活的ofo,产生了大量“没有降落伞、直接坠楼”的员工。
他们曾经因为梦想和热血加入公司,到头来却承担了管理层犯错的后果。
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但是,在寒冬之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游刃自如的职场人。
他们用好公司的平台资源,但是留意市场动态;
他们尽心做好眼前的工作,但是不忘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在当前岗位耐心等待,但是机会来临时果断跳槽。
对这些的职场达人而言,经济寒冬和裁员潮虽然有影响,但不是毁灭性的影响。
在危机意识和反脆弱思维之下,他们提前准备好了黄金降落伞,随时可以安全着陆。
除了「自带黄金降落伞」,另一类人也不必担心公司倒闭。
04 崛起的个体
最害怕公司倒闭和裁员的,是那些最脆弱的个体。
他们的价值和品牌依附于公司,只能在那个平台得到发挥,所以公司的倒闭,等于他们个人的倒闭。
2019年甲骨文裁员,前员工求职四处碰壁,因为“知识体系太过老旧” —— 他们的那一套,仅适用于甲骨文。
背负房贷的他们,如果没有「黄金降落伞」,又缺乏自己的「个人品牌」,恐怕到了今年也不会好过。
相反,如果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可以更快地走出困境。
可是,拥有个人品牌不是易事。
你的工作表现只有你的上司、下属和同事知道,再好的口碑也局限于公司之内。
幸好,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一切。
现在有了公众号、微博、知乎、网课……你的能力和学识有了更多的外显渠道。
只要愿意思考、总结、输出,你的个人品牌是可以建立并传播出去的。
最怕的是,你在公司的大树底下乘凉多年,从未想过建立个人品牌,过着“公司没倒闭,个人先倒闭”的日子。
那么,当公司对你说“抱歉”的时候,你可就真的倒闭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自由职业者”近几年越来越多了。
过去依附于平面媒体的作者,现在可以做自媒体。
过去依附于电视广播的主播,现在可以做网红和主播。
互联网的发展,让个体更容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迅速崛起。
上周“转行带货”的罗永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老罗当过新东方的培训老师,创办过锤子科技,现在又转身成了直播带货的网红,身份变换的跨度非常大。
罗永浩能实现这样的身份转变,和他强大的个人品牌有关 —— 他的个人品牌,早已超过所在平台的公司品牌。
锤子科技这个名字,恐怕和老罗“铁锤砸西门子冰箱”脱离不了干系,他的个人品牌甚至强大到足以孵化一个新公司品牌。
即便公司倒闭,个人品牌还在,何愁之有?
05 写在最后
卢梭说:
人的自由,在于永远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当你依附于公司品牌,而忘记打造个人品牌时,一切的自由都只是平台给你的自由。
一旦平台倒了,你的自由也就到此为止了。
幸运的是,打造和传播我们的个人品牌在这个时代容易多了,我们完全有条件做到“就算公司倒闭,自己也绝不倒闭”。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