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遇到那个五彩斑斓的自己......
“童真与诗意相遇”
Quick as a Cricket《和蟋蟀一样快》,又一本韵文大师的经典之作,让孩子发现自身不少看似矛盾的性格,也让孩子自我探索,如何在适当时机展现不同的特质。非常有意思,相信小朋友们会被吸引。小男孩用同一种句型描述自己的各种特质,并且把这些特质用动物作为比喻。二十几种动物依次登场,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五颜六色,千奇百怪。
作者是小朋友们很熟悉的Wood夫妇,之所以被称为“韵文大师”,是因其作品读来非常有节奏和韵律,行文朗朗上口,韵律感十足,孩子会轻松爱上阅读。Audrey&Don Wood是美国童书界非常受欢迎的一对夫妻档。1969相遇并结婚,一同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精彩图画书。妻子创作文字,丈夫负责绘画。
儿子的出生为他们带来许多快乐,也勾起对童年的回忆,妻子开始认真创作童书。而丈夫因每天为两岁儿子念床边故事,爱上儿童文学,开始从事绘本插画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们搭档合作的作品不仅故事精彩、文字优美,插画风格更是精彩多变、独树一帜!整本书绘图风格和色调非常漂亮,简单对话内涵丰富,从各个角度描绘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见功底。
我像蟋蟀一样快。我像蜗牛一样慢。我像蚂蚁一样小。我像鲸鱼一样大。我像猎犬一样伤心。我像云雀一样高兴。我像小兔一样友善。我像鲨鱼一样自私。我像青蛙一样冰冷。我像狐狸一样热。我像小猫一样孱弱。
我像耕牛一样强壮。我像狮子一样大声吼。我像蛤蜊一样安静。我像犀牛一样犀利。我像绵羊一样温顺。我像老虎一样勇敢。我像虾一样胆小。我像贵宾犬一样高雅。我像猩猩一样粗野。我像蜥蜴一样悠闲。我像蜜蜂一样忙碌。把这些合到一起,这就是我!
大概,或早或晚,我们每个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我是谁?甚至,从小到大,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这个问题也会不断冒出来,扣问自我,寻求答案。当我们成功时,会在狂喜中问我是谁?当我们失意时,也会迷惑地追问,我是谁?当我们感受爱与被爱时,会问我是谁?当我们被抛弃背叛,被贬低否定时,会问我是谁?我们问自己,也问别人。小时,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上学了,会问同学朋友,老师。长大了,工作了,会问身边同事,闺蜜。恋爱了结婚了,就会问朝夕相处的伴侣。
我们会得到各种答案,关于我是谁。内向或外向,胆怯或勇敢,坚定或犹豫,成功或失败,热情或冷淡,主动或被动...但是,我们依然觉得困惑,依然在继续追问,为何我会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忽大忽小?我们感受着自己的复杂多变,也羡慕着别人的优秀品质。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整容,抑或发奋苦读,想要变成别人的样子,想要变得更加完美。结果,可能我们愈发困惑,我们到底是谁呢?我们成了工作狂,以为可以感受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我们成了购物狂,以为奢华的包包和美丽的服饰可以帮我们建构起自我;我们沉迷各种兴趣爱好,挑战生死极限,或者各种收藏,觉得也许可以堆砌起自我......
但是,当夜半辗转反侧喧闹散去之时,那个问题又会蹦出来,再次清晰发问,我是谁?于是,我们转向各种关系,希望如照镜子般被看到,被映射出来。我们可能热心公益热心环保,我们也可能热衷于创业,可能沉迷于一段感情,也可能不断变幻身边的伴侣...我们希望爱与被爱,希望被关注,被接纳,被认同。我们也希望被懂得,被珍惜,这样才能从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感受自己,从而确定自己是谁?这样的确认,本该从儿时妈妈的目光中看到,看到她的喜爱她的珍惜。也该从爸爸的言行中看到,看到他的陪伴他的在意他的保护。所以,或多或少,成年后的我们,都在继续追寻着这样的目光,这样关爱。
倒是绘本里的小男孩,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对自己五彩斑斓的多面性欣然接纳,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都成了他自我的一部分。如此丰富,如此生动,令人赞叹。他可快可慢,可动可静,可大可小。他时而温顺时而粗鲁,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时而勇敢时而胆小,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悠闲时而忙碌,时而自私时而友善,时而健壮时而孱弱。
这就是他真实,鲜活的自己。不完美但有趣。有变化,不刻板。有弹性,不僵硬。所以,他宣称,所有这一切合在一起,才是他自己。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接受那个阳光开朗的自己,也能接受那个胆怯自私的自己。他没有回避,没有躲闪,没有伪装,而是以孩子特有的纯真,展现着一个立体的自己。绘本里的他,有时与鲨鱼畅游深海,有时与犀牛奔跑在草原,有时看蜗牛在树荫慢慢爬行,有时与云雀一起,翱翔蓝天白云之间......
如果我们也能对自己如此接纳,如此开放,如此坦诚,关于我是谁的答案也会更加丰富,更加色彩斑斓,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