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那我走了哦。去宁波和阿三汇合,下次再来看你......”我握着奶奶的手,大声地说。
“啊?!这就走了?午饭也不吃?”奶奶放下正在整理银色纸元宝的手,很失望的眼神,直射到我的心底。
“嗯。午饭和阿三在宁波吃。”我说着,俯身弯下腰抱住奶奶的肩膀,“抱抱哦!”
奶奶不做声,颤颤巍巍地想起身。我嘴上说着奶奶不用送我们,一边顺势扶起奶奶,紧紧抱住她。奶奶微微侧过头。抱着奶奶单薄的,唯有骨架子的身躯,泪水早已夺眶而出。虽然看不见奶奶的表情,可是,从奶奶轻抚着我的腰背的手,我就能感觉到奶奶的这份超越任何语言的不舍、挽留与依赖!一时间,百感交集,小时候奶奶带着我们姐弟仨的场景一幕幕浮现:而此刻在我怀里的奶奶,竟然像迷了路的无助的小孩......
几年前,奶奶突发疾患住院时,曾经写过一篇《生命的容颜》:生命这棵树,在奶奶身上,是凋落殆尽,只剩光秃秃树干的模样。想到此刻真切在我怀里,瘦骨嶙峋的奶奶,终将随风而逝,无从寻觅的那一天几乎就在拐角处,也许一撒手从此就阴阳两隔......泪水如决了堤的洪水,宣泄而下。
放开奶奶,我早已泣不成声,几乎是落荒而逃,都不忍再回头看一眼,拄着拐杖,立在大铁门后面,眼眶红润的奶奶那如同生根在我身上的依恋的目光。
“傻孩子,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斩掉哪个手指都是疼的,十指连心呐!”这是有一天,当我愤然质问奶奶:“我看起来像是家里多余的孩子,他们又是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奶奶给的回答。这句话时不时地浮上心头,陪伴我走过了沐浴着岁月长河的成长之路。奶奶一字不识,却是活出了生活的真知。连老爸都有一天,拿着奶奶的话跟我分享:“这个山有虎,那个山也有虎......”所以,任何时候,面对所谓的困难挫折和挑战,逃避一定不是办法。唯一的办法,是学会丛林法则。如何在独善其身的同时,还能兼济天下?!
说起来,奶奶是爸爸的养母,爸爸生下来六个月就被奶奶抱养了。后来奶奶有了比爸爸小了五岁的叔叔。或许因为这样,与奶奶的情感似乎被蒙上了戏剧化的色彩,更加说不清、道不明。虽然即便最终爸爸找到了亲身父母,我们也见到了所谓的亲爷爷亲奶奶,终究还是因为没有生活上的交集,住在我们心里的,奶奶还是唯一。
每次我提出返乡的同时,看望一下奶奶的需求时,先生总是忍不住吐槽我:匆匆回乡,一阵风似的飘过,反而令奶奶已然平静的内心,起了涟漪。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是自私的。所谓的探望奶奶的需求背后,只是为了对自己有一个交代,让自己的良心得到些许安慰。
要怎么和生活探讨这现实的尴尬和残酷呢?所有的父母,几乎都盼望着孩子有出息,展翅翱翔。姐姐就是这样,勇敢地、不懈努力地让自己飞得更高,将爸妈也变成了应该长期居住在米国的持有绿卡的中国公民。我虽然不是那么遥远,却也是一年仅有的几次假期才能回家省亲。
无论是亲人朋友,我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即便来生有缘再见,也不是今生的模样和状态。
叔叔说,奶奶明显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那一天可能分分钟就会像个木桩似的横亘在我们和奶奶之间......不能深想,我的眼泪止不住...
我知道,有一天,我只能搂着自己,假装是这一刻,和奶奶的“深情相拥”......
生命的容颜,一如四季的轮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