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没看过《蓝色大门》的人也定会听过这句经典台词。似乎每个女孩子的青春大门后都有着这样一个少年,他的花衬衫被风吹得鼓起飞扬,细密的汗水在阳光下耀眼发光,人群中偷瞄到的背影可望而不可即,他是青春时代所有好物的集合体。从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能捕风捉影地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个“张士豪”。
电影讲述了三段味道完全不同的暗恋,张士豪对孟克柔的爱恋是微带苦涩的,他爱上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爱上他的女生,他以为得到的,转瞬就溜走了。还好他身上的稚气和懵懂还没褪去,那种求而不得的烦恼,被他用死缠烂打的追问和坚守的的等待抹淡了。
林月珍对张士豪的感情是粉红而甜蜜的,是建立在幻想堆积出来的未来上的,她在暗地里收集张士豪的私物和垃圾,又小心翼翼地派好友去试探,青春期小女生就是这般羞涩敏感,又让人捉摸不透。
而孟克柔对闺蜜林月珍的暗恋就像一口咬下一个新鲜的柠檬那样,酸地让人皱眉,让人犹疑要不要咬下一口。她只能用朋友的身份默默陪在她身边,压抑自己的感情,然后酸酸地把她推向喜欢的男生。
电影里暗恋中所体会到的酸甜苦辣,曾经患过单相思的人定会明白。在楼梯道安排漫不经心的偶遇,在课间操的侧身运动时确认他在人群中的位置,在收发作业时偷偷翻看他的字迹……
这是一场只属于你自己的盛大烟火表演,你看到自己努力冲上天际,一点点舒展,一点点绽开,一点点坠下,你以为那些欲擒故纵和隐隐约约的暗示会有人明白,但看不懂的人始终不会懂,他们只看见了远远飘着的烟,只看见了微弱的光和热。《蓝色大门》就索性来了三场烟火表演,三个人互相遥望着不同天空上的烟花,读不懂别人的颜色和花式,又不知怎么传达声响到别人的心里,或许那种积压在心底不知如何表达的喑哑,才是之后我们老成油腻,满嘴情话后,在心底觉得有些许向往的能力。
我不想给这部电影贴上纯爱电影的标签,尽管它所表现出来的画面是恬静清新的,是随着流畅的钢琴曲慢慢铺展开来的,但电影在这暖调的包裹下,却暗含着矛盾且复杂的感情,和那些以单纯唯美著名的纯爱电影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是青春期伤痛和懵懂的实录,它一点点把青春舞台上的幕布揭开,让你直视幕后那个笨拙的自己。而后者更爱去制造一场乌托邦式的幻境,有糖果,有鲜花,让人沉湎于爱情虚幻的泡影中。相比之下,我更爱《蓝色大门》这种抓得住且带有刺痛感的实体。
桂纶镁和陈柏霖在片中的演技尚显青涩,那时的他们还说不上会演戏,好在这样一部校园电影里,他们年轻得正当时,角色本身也不需要刻意去演,老舍曾说过“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那些自然流露出来的特质,自然会打动观众。拜陈柏霖一副“初恋”气质的颜值所赐,当他一面挠挠后脑勺,一面用真诚的眼神定定地望向你,脸上还浮现着酒窝深陷的甜笑时,青春期的记忆自然会像一阵和风扑面而来,这种率真的气质和电影很搭,也和很多人心中的初恋形象很配。
作为一部出色的校园青春电影,影片中所展示出来的青春符号,时刻勾着人去回忆学生时代的纠缠和爱恋。骑在路上飒飒生风的自行车,攥在手里被汗浸湿的情书,扔不准的小纸条,被涂上各种疯言疯语的白墙,影影绰绰的游泳池……这是电影里少年少女们的日常,渐渐和现实中的我们也重叠在了一起。这些元素慢慢拼凑还原出了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往昔。
当然,电影的艺术不是元素的堆叠,在《蓝色大门》中,这些富有青春色彩的符号和记忆被导演一点点融入影片,伴随着明朗的色调和净彻的配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影片中找到一种归属感,好像模模糊糊中曾属于过那些明亮的日子,喜欢过的人的剪影也被一笔一划重新勾勒出来。这大抵就是一些人喜欢看校园青春片的原因吧,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从前喜欢过的感觉。
一些青春电影向来最容易被诟病的点是毫无主题的无痛呻吟,还有其风花雪月的故事情节。《蓝色大门》则像一个毫不造作的素颜小姑娘,导演更愿意用镜头真诚地去展现和揭露青春期中,陷入初恋的少男少女身上,无法剥离的复杂和矛盾情绪。尚未成型的三观,未清楚认知的自我,对未来和长大惶恐又憧憬,一头初生的小鹿般,半是试探半是欢快地,一个人迈入爱情的迷雾森林。这样才会有了孟克柔一遍遍在白墙上写“我是女生,我爱男生”的情节,才会有带着面具假装是闺蜜喜欢的男孩子,抱着她跳舞这样的情节。才会有了体育馆里两个灵魂的爆发与冲撞。
有人说,电影结尾处孟克柔的独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睛之笔,或许电影并本身没有打算和你探讨太多深奥的问题,况且在一段开放式的结尾后,导演又把问题和想象抛给了你。
“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