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始,老师用小青蛙的图片进行设问“Who is he”引入新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提出问题“What job can Froggy do?”后学生举手回答,学生提到的有Singer、Jumper、Swimmer这三份工作。老师请学生基于同学的分享,从三个选项中帮助小青蛙选择一份工作。通过麻吉星高效互动学习教学系统,学生即时的将自己的想法发送给了老师,在教师端界面上可以看到学生的选择情况,多数学生选择了游泳运动员这份工作,还有几位学生选择了未设定的选项,针对这种情况,第一种猜测学生是无心之失,不小心按错了选项,第二种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的想法并不相同,他们还有第四种、第五种…老师可以另外增加一个“其它”选项,作为补充选项。
问题:1.What’s his new job?
2.Before that what does the Froggy want to be?
课中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教学脉络清晰。首先第一个问题,老师借助动画视频让学生寻找答案,通过教学系统的挑人功能,随机挑选了两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第一位女生说的是游泳运动员,第二位男生说的是救生员,两位学生分享结束后老师或许可以请他们分别分享一下自己的理由,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句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个教学环节若不过快的揭晓答案,或许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多更深。第二个问题则设计成了学习单,也是老师搭建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一步步的解决这个问题。先是个人完成学习单再是小组讨论、选择最佳的一份学习单。各组学习单分享环节,老师先是播放音频,再是随机挑选了小组学生上台分享想法,这样的设计是否未体现小组学习的意义,播放音频就已提前展示了答案,少了探究和纠正想法的过程,未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最后的教学环节老师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梦想的工作是什么,让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转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整堂课中,老师的肢体语言也非常丰富,比如手势,通过无声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更棒的学习环境,助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