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从清末修律开始,中国法的现代化一直是立法主导型,即通过大规模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立法,自上而下地建立全新的法律体制,故选项A正确。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比较法学的迅速发展,各国、各民族法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而民族历史传统的不同,正是各国法律,尤其是法律技术与意识领域存在种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传统之于法,就不仅具有经验意义上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故选项B正确。
法系划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法的传统。进入20世纪后,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系之间已经相互靠拢,差异已经逐渐缩小,融合也在发生,但差异将是长期存在的,某些历史上形成的不同传统还将长期存在。故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仍存在意义,故选项C错误。
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来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故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