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禅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尧禅让皇位于舜的千古美德。
其实,在汉朝,也有这么一位皇帝,想效仿尧舜,行禅让之德!
他,就是汉文帝。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刘恒(孝文皇帝),汉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薄氏;汉高祖十一年被封为代王。
其实,他这个代王,能当上皇帝,也是挺巧合的。
汉高祖驾崩以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又英年早逝,诸吕(吕后的亲信)逐渐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以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了诸吕势力。
大臣们把吕后的势力铲除以后,商量着该拥立谁为皇帝,几番讨论以后,最终决定拥立年长且尊崇仁义孝道的代王刘恒为帝。
就是这样,他便在众人的拥簇之下,成为了孝文皇帝,即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以后,重视农业,减低赋税。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文帝生活节俭,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前段时间,西安市白鹿原发掘了汉文帝霸陵,从发掘的大量陶器来看,汉文帝霸陵的陪葬品的确不太匹配他的帝王身份。这也验证了汉文帝的节俭。
尊崇仁义的汉文帝,又逐一废除了秦朝遗留下来的连坐、肉刑等酷刑。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汉文帝所打造的这番盛世,也是历史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开端。
随着国家的日渐兴盛,大臣们开始考虑储君的预立,于是上奏皇帝:
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於国家之大体。吴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於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有司皆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子孙继嗣,世世弗绝,天下之大义也……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大臣建议汉文帝早立太子。汉文帝第一次拒绝道:“我本身就没有德行,并且刚刚即位,所作所为还没有得到天下认可。现在就考虑立太子的事情,更加有损我的德行。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呢?此事还是缓一缓吧”。
大臣们再次请立太子。汉文帝第二次拒绝道:“楚王、吴王、淮南王,都颇有德性,都是比较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他们才是社稷之福、天下之福啊。现在不选他们,而非要从我的儿子中选立太子,天下人会认为我排除有贤德的人而私立儿子为继位者,是不为天下人分忧的做法,我不能这么做!。”
大臣第三次请立太子,并说了“父死子继”的道理(立嗣必子,子孙继嗣,世世弗绝)。并且阐述了商朝、周朝之所以能把朝代保持千年,都是子承父位、代代相传的原因。这一次,汉文帝终于同意,并立自己的儿子刘启为太子。
虽然汉文帝最终还是册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但他想效仿尧舜实行禅让的想法,还是值得后人称赞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读史记观古今』,更多历史好文等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