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深处有个“红色”小镇梁弄,镇上有湖,湖的西南角有片让人心驰向往的水上森林,秋冬时节,水上红杉林惊艳四明湖。
乍寒还暖的日子,走进了四明湖这片红杉林。
一条汇入四明湖的大溪,把红杉林分隔两岸,分成两片。湖边的田野里,是成片的园林绿植和一畦畦碧绿的蔬菜。
沿溪而行,我的心柔软起来,温暖起来,只见河岸的红杉排成整齐列队,有近半数生长在湖水里,湖水荡漾,光影交错,别具画面感。正是因为有了波光里倒影,才能呈现出这样超越平凡的美。
时光已向冬至进发,柿子已经在大岚山上红过,银杏和枫叶已经在四明山上凋落,而此刻的四明湖畔,秋意正浓,池高耸挺拔的红杉林整齐规整,如同一团火焰在清澈的湖水上燃烧,这是四明湖秋天的最后一页。
风情万种的四明湖,四季景色各不相同,要说这最美的时刻,便是在这秋冬交替之时,池杉林变红、变黄,燃烧成一片火炬。
一排排的池杉伫立水中,波浪轻抚它,远处青山隐隐,脚下厚厚的落叶,还有浅浅的沼泽,散发着一丝湿地丛林特有的味道,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天空茫茫,树林苍苍,株株池杉比着肩儿高高地直指云天,可着劲儿挺直腰杆,直指白云蓝天。参天的池杉树披上了橙红大衣,细长的叶子和挺拔的树干倒映在水面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浓艳的油彩画。
四明湖畔的这片杉树林是上世纪50年代末四明湖水库建成后,在梁弄镇横路村和后陈村交界地带的水岸边种植的,用于净化水源。六十年沐光吸水成林,近年来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明湖的池杉,已成为深秋初冬时节宁波最为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不仅省内前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就是远在上海、江苏的一些摄影爱好者,也慕名来到湖边,一睹盛况。
池杉于1917年引进我国,因为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是湿生环境的优良树种,全国很多地方均有栽种,曾在南京止马岭、武汉东湖和家乡的常熟尚湖见过。在浙江,池杉很普遍,而四明湖这片,面积最大,景致最美,知名度最高。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池杉不会被淹死呢?这与池杉的基因有关,它们的天然林本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湿水环境的特殊机制。就像长在潮汐滩涂之间的红树林一样,它们都是有智慧的植物。
眼前的株株池杉,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没有一株树干是伛背弯腰的,没有一根树枝是软沓疲软的。
凝注树梢,枝枝条条都虬劲无比直指天际。这样的生命姿态,验证了我的感觉。
池杉是极为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耐干旱瘠薄的杉木,有的池杉已经深入四明湖里,虬盘的树根暴露,深耕在四明湖的土壤里,饱经湖水拍打、狂风侵袭,纹丝不动。
水杉树它是积极主动地与这块土地相融了,它是以全部精气神来站稳,继而舒展蓬勃的生命来展现自己的风采,来报答这块大地,还有这自然的雨露、这日月的精华。
池杉林旁的芦苇像极了山野中的守望者,望着山那面冉冉升起的日出,也望着水平面上那一抹渐退的落日橘。逆光而来的湖畔定格了大片的白,这飘飘若仙的身姿,摇曳着深深浅浅的梦。
行走山川之间,四明山的秋,从柿红开始,走走停停,时常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倏忽辞去。惟有这四明湖边的水杉,把秋留驻到天寒地冻时,坚定执着地,气势浩然地。
湖面上,除了水,除了水中云彩的池杉倒影。突然一只水鸟在湖面上振翅碎步掠过,让倒影盈动成圈圈相叠的黛色涟漪。林边几只白鹭时而停歇,时而在浅滩处轻轻踱步。
这里原始而未经雕琢的景色,演绎着纯净的自然之美,构成了一幅人世间难寻的自然野趣。再往深处走,恍然走进了远离尘世的另一个世界,阔大、无垠,静谧甚至神秘与未可知的世界。
阳光斜斜地照来,为红红的水杉林涂上了一层油润的色泽。寒风已经把杉叶上的水份吹干,而冬阳却慷慨地用光色润饰着它。这样想的时候,总有一种暖意悄然升腾。
万籁俱寂,却有一种比语言更为深邃的声音蔓延进我的耳际,浸润进我的血脉。金色的阳光在林间倾泻起舞,仰首舒臂,迷蒙又梦幻。
掉落的黄叶浮在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的一闪一闪,一片红彤彤,美不胜收。
秋风一阵又一阵,挟着甜甜的湖水,漫溢飘洒,轻拂面颊,清凉凉的,原来,还是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