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一个盼望长大的孩子,可是长大之后的我们似乎并没有长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于是,在不知不觉间,我们都想念不用担心不用愁的童年
于是,在不如意之时,我们开始抱怨家庭、抱怨成长环境
也于是,“原生家庭”这个词一度成了内容生产的宠儿,各大自媒体大肆宣扬,似乎成年之后的所有都来自于童年,尤其是当你的成年现状不怎么样的时候……
客观地来讲,我们不认同将所有的现状都归于童年影响,都归于原生家庭。
但是,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入且长远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在顺应先天特质的同时,也都有赖于后天的影响。孩子的多元智能决定了他的先天特质,而后天影响则来自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尤其以原生家庭的影响最为深刻,它左右着孩子的情感,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王佳玫,《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天赋教育法》一书作者
王佳玫老师提出的“天赋教育法”,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尊重孩子的优势方向、顺应先天特质对孩子的成长施加影响。
那么,原生家庭究竟是怎么影响孩子的呢?
结合《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本书的内容,小编总结提炼了以下几个要点,与大家共享~
① 身教大于言传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对父母的模仿。”
有样学样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最直接的行为方式。
如果有一个成天满嘴脏话的家长,那么孩子储备的伤人词汇一般都会比较丰富;
如果有一个工作生活之余热爱看书学习的家长,那么孩子可能天然地会对书香比较感兴趣;
如果有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注重修身养性的家长,那么孩子的脾气一般不会太急躁;
…………
这背后只是大家表面看到的现象这么简单吗?
其实,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一事实现象也是有迹可循的。
0~6岁是大脑联结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会影响到其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而这种联结一旦产生,就会影响到孩子现在及将来的行为。
在漫长的成长旅程中,早期陪伴我们最多的人是父母及其他家人,影响我们最深远的自然也就是家庭环境了。
② 原生家庭问题“到我为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时候感觉,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父辈遗产的一部分,有可能父母健在,但是传承得似乎很到位。
曾经因为原生家庭问题深受其害的孩子,长大之后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原生家庭……
想要扭转局面,需要付出的努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孩子本身就是有很强的灵性和天赋的,他不是谁的复刻版也不是哪个人满足自我期待的工具。
③ 健康的原生家庭长什么样
柴米油盐的生活,难免会有各种的小意外,让家人之间产生一些磕磕绊绊。那要怎么做才能在不影响到孩子成长环境的情况下处理好这些鸡毛蒜皮呢?
首先,家人之间发生争执时,记得让对方说最后一句话。
主动暂停,不仅是爱的表达,更是一种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差不多可以停下来了。
其次,作为妈妈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爱好。
“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这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曾经提出的观点,在《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一书中也有引用。
女性的作用的确太大了,尤其是在一个家庭当中,在一个孩子的养育过程当中。
每一个母亲都应当先善待自己,想要当好妈妈,首先要有自己的小确幸。
再次,经常自我肯定,自我激励。
生活会让你有不少时候去怀疑自己,但是始终要坚信自己的能量和影响力。不足存在是合理的,所以不断的自我发展才是选择方向!
最后,扮演好自己在孩子的世界里的角色。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首先要有做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的自觉,时刻记得自己的行为会深刻影响到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到凡世间的精灵,而原生家庭是他的第一站。作为第一站的主人,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从完善自己开始,养育健康快乐的孩子~
最后的最后,祝所有的父母生活顺遂美满;愿天下的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文|runyue
图|部分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