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说包拯学问不深是怎么一回事?
欧阳修在给朝廷的弹劾奏章中,公开说包拯“素少学问…学问不深,思虑不熟”,历史上真有其事!
公元1059年,北宋三司使张方平,由于贱买京城富商刘宝衡的房产,时任御史中丞的包拯上章弹劾张方平,张方平被罢免三司使,降为应天知府。
北宋的三司使,大致相当现在的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位高权重,是朝廷重要大臣之一。
张方平免职后,翰林侍读学士兼吏部侍郎宋祁继任三司使。
宋祁继任三司使没几天,又被罢免了。原因是右司谏吴及弹劾宋祁在定州纵容家人借贷公款数千缗,在四川成都奢侈过度。同时,包拯也弹劾宋祁在成都沉迷游玩喝酒,包拯还提醒宋仁宗,说宋祁的哥哥宋庠,此时正担任朝廷执政大臣,宋祁再担任相当于朝廷班子成员的三司使,宋家的权力就太大了。
其他御史也跟着弹劾宋祁。
弹劾多了,宋仁宗不得不有所考虑,因此,宋祁的三司使才当几天,就被撤职了。
宋祁被撤职后,宋仁宗却任命包拯担任三司使。
包拯的新任命刚出来,翰林学士欧阳修便提出反对意见。
欧阳修的奏章篇幅很长,说了几层意思,如今看来,他的话说得很重、很难听!
欧阳修说:我听说最近陛下任命包拯担任三司使,这很不妥当!任命下达之时,世人就议论纷纷,说朝廷虽然贪图包拯的才能,却不爱惜包拯的名节。同时,世人也寄希望包拯能坚持操守,坚决推辞任职而避免嫌疑,从而为朝廷保全脸面。可是这几天之间,听闻包拯已经打算接受任命,真是太可惜太可叹了!
包拯性格刚毅,天姿峭直,但是素来缺少学问,对朝廷的事体或许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
众所周知,包拯担任御史中丞,曾经到中书省当面指责宰相,历数前三司使张方平的过失,气愤宰相没有早点罢免张方平,御史台的其他御史也相继弹劾,张方平因此被撤了三司使。
宋祁继任后,包拯也曾弹劾宋祁的过失,御史们齐心发力,宋祁的三司使也被免职。
可如今包拯自己接替宋祁的三司使职位,这不是瓜田纳履、李下整冠,让人很是怀疑啊!常人都知晓要躲避这个嫌疑,包拯难道就不能想到这一点吗?
如果朝廷认为包拯的才能可以大用,将他放到其他重要岗位才是,此时唯独不应该让他担任三司使啊!
欧阳修在奏章的最后,还重复说,包拯“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
要知道,古代大臣向皇帝进呈的弹劾奏章,不光皇帝要看,宰相、副宰相等执政大臣,包括被弹劾者本人,都会看到。欧阳修的言语,一直戳到包拯的肺管子里面,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真是佩服古代大臣的耿直之心、忠君之意以及不怕得罪人之胆!
包拯看到欧阳修的这份弹劾奏章后,心里也不自在,立即向宋仁宗提出辞呈,并待在家里,不到三司办公场所去上班。
可令人不解的是,宋仁宗始终不批准,并一直催促包拯上任,许多天以后,包拯才不得不接受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