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的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自己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上面两句话,来自这本书的封面,这就是作者对于“完整的成长”的最好解释。
看完全书,闭上眼睛,我默默地思考,我认同这种观点吗?人们不是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的养育就是给这张白纸着墨吗?那就是说家长及环境塑造了孩子。目前主流思想都是给孩子上“好”学校,花钱也要上,砸锅卖铁也要上,目的是为了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好”是说教育资源好、升学率高、老师负责任、孩子能学到很多知识,也就是俗称的名校情结。当前社会发展了,素质教育意识也提高了,很多家长又着急忙活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奥数班,家长普遍心理会想:技多不压身、陶冶性情、锻炼大脑、名校就靠这个区分孩子。我们忙着给孩子的画卷上着墨,也让别人给孩子的画卷上不停地添加一笔又一笔,每一笔我们都觉得是神来之笔,有助于孩子的成功!
这与作者的理论是否一致?我觉得不一致,一个是以外因为主导,另一个是以内因为主导!作者的意思是孩子有一颗精神胚胎,就像基因一样指挥身体,发育成器官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就好,让孩子自由地吸收营养,茁壮成长!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辩驳说: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呀,提供给孩子名校、兴趣班、辅导班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呀。是呀,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成人世界认为的“好”,并不是孩子自身发展需要的“好”!
学习的机器好不好,成绩的奴隶好不好,名利至上好不好,拜金主义好不好,这些听起来一定会说不好的但实际生活和行为却无处不体现出来!
儿童是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的主人!作为家长,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尊重”,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成长历程、尊重他们的情绪发展、尊重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与感觉,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想这才是作者想给我们传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