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站在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会做出许许多多不尽相同的抉择,或考研,或考公,或工作,或创业...,到底哪一条路更好呢,人们又更多的会选择的哪一条路,正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来说,考研是最重要的,并非是我要去做什么研究,做一名科学家,我想要的是一份学历,一段时间,一份沉淀,一个证明。所以于我而言,研是非考不可的,它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个人出生在偏远山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大山,他往往是不甘心成为一个碌碌无为之辈的,他势必要将自己的精力和汗水投入到自己的理想当中,去成就一番事业。村子里,各家的经济条件不一,稍好些的会将孩子送去城里读书,差的则会留下来上乡镇小学,我是同年龄段唯一一个被留下来的小孩。不知是祖父烧香行善积下的德行,还是命运的眷顾,我竟成了同年龄段中,唯一一个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孩子,也是那所乡镇小学两年来唯一一个考上省重点的学生。就这样,如此鲜明的反差,使得我在村里远近闻名,有人惊叹人生无常,有人恭喜,有人怀疑,有人则在等着看我的笑话。
我终还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员,没能像电影里的主角那样,将逆袭进行到底。高考我的分数线上了二本,志愿填写的失误,使得我进入了一所偏远地区的二本院校,这所大学的面积没有我的高中大,设施也没有高中好;不幸中的万幸是,我选的计算机专业很好就业。在家人的劝阻下,我没有复读,带着不甘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大学时我拥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开始慢慢打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常常觉得,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18年,却又好像从来没来过一样,这个世界是那样的陌生和新奇。从小到大充满自卑的我,看到同学买的东西,第一反应是:“这个多少钱,我能买得起吗?”,“这个多少钱”也是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自卑,性格孤僻,但却对成功和金钱有强烈的欲望,我太缺少这两样东西了,它们能让我获得尊重,让我更好的生存。
大一我没有竞选班干部,而是去了学生会。我充满着理想,也有着海瑞那般惩恶扬善的激愤,然而那股官僚主义作风却让我彻底失望。后来我选择了进入社会实践历练,打电销做家教,做夏令营助教,争取到了开营仪式的主持人,有幸观看洪战辉老师的演讲,我的眼界一次次被打开,我的思想一点点变深刻。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我爱上了阅读,看了不少书,思考了许多问题,成长了很多。这个现实世界,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慢慢显现,这个人情社会,关系特权的底层逻辑暴露无遗。羡长江之无穷,渺沧海之一粟。我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流沙,无力改变历史的方向,也不愿做历史进程的炮灰,我要做的就是适应。
大学四年,有过迷茫,有过坚定,有过堕落,也有过拼搏,这里面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命运的局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于我而言,有的路是必须要走的。实习了,带着考研的失败,来到长沙实习,未来还是打算二战,入党,考公。愿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脚踩现实主义的大地,头顶理想主义的天空,凡事有激情,有底线,以梦为马,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