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正是改革开放下海潮,中国第一批民营富人开始涌现。那个年代的富人社会代号是“万元户”。茶余饭后每每提到XX家是万元户,父辈们眼神中的羡慕和嫉妒总是藏不住。
如今“万元户”这个词早已从中国绝迹。80年代时工厂里的年轻人月入36元,如今大学生毕业月入3600元。三十年货币贬值了一百倍。
诞生于90年代的“千万富翁”这个词汇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含金量,80年代末A5(A5(10w),A6(100w),A7(1000w)以此类推。)足以算财务自由,如今这147万个家庭尽管身家A7也只是有了一点安全感,远没迈过财务自由的门槛。如果谁只是A6就敢颐指气使猎猎作响,怕要被上海丈母娘当做神经病泼咖啡的。
“囡囡伐要嫁,小赤佬房子都买勿起的啦!”
(一 )A6
虽然丈母娘看不起,但A6对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仍是个十分重要的门槛,其意义比所代表的财富更加深远。
一个刚刚毕业月薪一万的年轻人,每月发工资后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就已所剩无几。买个鼠标要加到购物车每天定时查看降价没有,优惠网站每天必刷,为包邮费和客服聊半小时人生。也许这不是他性格使然,只是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必须精打细算。作为代价,年轻的大部分闲暇时间和精力都被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占用,无暇顾及其他。
A6对他而言是第一个门槛,意味着不需再为生存问题发愁,不需再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找优惠券薅羊毛这种事情上,有时间抬起头看到更高阶的世界。意味着除去生活必须的花费外,还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赚取回报,点亮出卖劳动力以外的技能树。
告别贫农的局促和认知,才是积累的开始。
(二) 工薪阶层
“二狗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后你娃就有出息了。”
类似的洗脑话术年复一年,让大学生对毕业后就要山鸡变凤凰走上人生巅峰这件事情深信不疑。
等走出校门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来尼玛考上985离“有出息”还差99步,这99步怎么走完全一脸懵逼。
这至关重要的99步秘籍被讲成功学故事的人悄悄抹除,似乎财富地位名望都来得云淡风轻,中间无数头破血流的跟头无数熬尽心力的决策根本不存在一样。
按照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步是找个工作成为工薪阶层。
小明从陕北山区考入北京某985,凭着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和丰富的实习经历在北京找到了一份税后15w的工作。对于工作和薪水小明感到十分满意。小明有着农村人的朴实勤奋,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领导热心帮忙,在公司深受大家欢迎。每年稳步提职加薪,顺风顺水在三十岁时步入中层,年入60w(税前100w),娶妻生子小日子踏实美满。同学会上众星捧月,足以称得上“有出息”。
成为“小明”应该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
如果把小明职业生涯前十年的收入展开,大致会是下面这张表格的趋势:
刨除每年50%的消费,则小明在三十岁左右顺利完成A6,表格第一行的资产和第二行的收入均稳步增长,未来可期。
大好形势下危机四伏。
表格的第三行“收入增速”一路下跌,从第一年的33%一直跌到第十二年的不到8%。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小明的能力和成长空间逐渐定型,收入将趋于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每年的收入涨幅将在5-8%之间徘徊。
三十岁后的小明已经感受到职业生涯中的天花板。
“虽然涨的少了,毕竟还在涨嘛。哪怕不涨了一年大几十万的收入也足够开销了。”
SB。
今年的60w不是去年的60w。
收入增速跑不赢通胀就是降薪。今年的收入没去年高,明年的收入没今年高,一年不如一年。
从第十二年开始小明被变相降薪,年薪从65万涨到了68万(涨5%),楼下的包子从两块涨到了两块五(涨25%),房价从三万涨到了三万五(涨17%)。满心期盼再攒一年钱明年买房的小明离在北京安家的梦想越来越远。
小明是所有工薪阶层的缩影。虽然身处的行业千差万别,职业生涯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小明们的职业生涯走势和收入走势是类似的。早期收入的快速增长,后期遇到天花板难以突破,要么拿着变相降薪的薪水直到退休,要么另起炉灶翻身做老板。
当然成年人也是需要童话慰藉的,XX创业成功变身亿万富翁,XX进入公司决策层获得千万股票奖励等等。但童话是幸存者偏差,需看清工薪阶层的收入分配比例严格呈金字塔分布。越往上爬路途越艰难凶险,贵人扶持机遇能力运气缺一不可。本文无意否认工薪阶层不可能出现A7A8甚至更高的身家。而是要说清楚劳动收入的基本面。当一个年轻人选择走上这条路时,他的收入模型和未来无法达到A7的命运就已经确定,与努力程度无关。
(三)财富的源泉
投入指的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劳务,一个经济体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奖投入转换为产出。投入的另一个名称叫生产要素,他们可以划分成三大基本范畴:土地、劳动、资本。
土地:或更为流行的说法,自然资源,它包括农业、住房、工厂和道路等所使用的土地;给汽车加油或给房间供暖的能源,还有诸如铜、铁矿石和沙等非能源资源。。
劳动:指人们花费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在各种技术水平上,千百万种工作和任务都是由劳动完成的。对于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来说,劳动曾一直是最熟悉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资本品包括机器、道路、计算机、铁锤、卡车、钢铁厂、汽车、洗衣机和建筑物等。
——《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著
工薪阶层积累财富的途径本质是出售劳动。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好处很明显:公司是死是活与你无关,收入稳定增长可期。弊端同样明显:没有风险溢价,天花板和变相降薪就在不远处等着你,挣不破跑不掉。
能不能通过其他生产要素积累财富?
- 自然资源:从古至今大大小小战争的目的无非为了抢点自然资源,但我国是公有制国家XXXX不细表。
- 资本:以物揾钱,以钱揾钱。向公众开放的、劳动以外的另一积累财富途径。
- 权力:宏观经济学没有提到一大生产要素。权力是房间里的大象,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树不细表。
(四)资本
小明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工作三年后小明被贵人骂醒,咬咬牙放弃了余额宝每天十几块钱的收益,开始抽出精力关注房市证券股票,在实战中积累经验点亮另一颗技能树。
对比工薪小明和投资小明在后续十年的资产差距:
工薪小明的资产差距在第4-6年领先于投资小明。但随着投资小明的投资技能不断提升和一波大行情到来,从第7年开始投资小明开始反超工薪小明,保持微弱优势。直至第10个年头,小明已经持有200w+的头寸(和80w的负债)并等到第二波行情,投资小明开始一骑绝尘,将工薪小明远远甩开。
为暴露最本质的差异,表格内容做了很多删减,比如投资小明为扩大建仓规模一定会拼劲全力提升其负债规模,投资小明的工薪收入未计入资产,只是简单的视为对冲负债。
到第十二年,工薪小明每年的工薪收入几乎是投资小明的一倍,但资产却是投资小明的一半。
表格只计算到第十二年,那么更远的十年呢?
时间是站在投资小明这边的。
到第十二年,工薪小明已经明显遇到了天花板,而投资小明已经度过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开始享受复利和庞大头寸两大buff的红利,步入积累财富的快车道。
工薪小明的回报=天花板×工作年限×(1+通胀率),工薪小明的财富上限是A7。
投资小明的回报=头寸×回报率,投资小明的财富上限是天空。
工薪小明是一辆不断减速的汽车,投资小明是从山坡滚落不断加速的雪球。两人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工薪小明再无翻盘机会。
一切差距归本溯源,是投资小明在工作三年后决定点亮另一颗技能树。
人揾钱难,钱揾钱易。
(五)选择
故事再写下去,无非是工薪小明看到投资小明能力和收入都不如自己反而开宝马五环两套房后大受刺激,毅然决定All in全力赶超投资小明。暗暗安慰自己下半场刚刚开始,一切还来得及。
还来得及吗?
07年通州均价5k,16年4w起。14年比特币3k,17年2.5w。
选择错误是一种犯错,充耳不闻不选择是另一种浪费机会成本的犯错。
而犯错的代价是高昂的,工薪小明为了弥补错误要用数倍的代价高位接盘,错失第一波剧烈涨幅事倍功半。
框架大于勤奋。
框架大于勤奋。
框架大于勤奋。
结语
该说说产品了,虽然经济学与产品的底层道理是相同的,但这个专栏毕竟不是经济专栏。说了这么多和产品有毛关系?
产品锦鲤也有机会成本。
浪费机会成本=犯错=高昂的代价。
当你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这类垃圾文章上时,就要准备好在未来的某一天付出代价。
产品锦鲤的日常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做决策,从大的层面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资源配在这里多一点还是那里多一点,到细微层面按钮放在这里还是那里,提示用浮层还是页面展示。
产品最终的竞争力如何,归结于日复一日的决策。而产品锦鲤的竞争力如何,同样归结于日复一日精力和资源如何配置的决策。
决策对了,事半功倍。决策错了,事倍功半。
怎么做是对的,如何决策才能靠近最优解。
《正本清源说产品》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