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文章《别用孩子的未来为你失败的婚姻买单》写了离异家庭孩子的现状,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成为所谓的潜能生。
小浩就是班级里的这样一个孩子,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比较内向,没有学习兴趣。最近期末复习阶段,小浩更是显得很烦躁,两节课的考试,试卷只能完成四分之一,作文更是一个字不写。作为老师,往往在这些孩子身上付出更大的努力,结果却往往达不到期望值。
看到小浩的试卷,反面全部空白,心里早已暴跳如雷,深呼吸,深呼吸,告诉自己要镇定,要淡定。把小浩请到办公室,询问为什么不做试卷?任你怎么问半天不说话,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最后挑了几个最简单的题,这个会不会?那个会不会?终于能够看到小浩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一番语重心长:你看,你不是全都不会,这个题你明明会,却没有做,当然不对……你的问题不是不会,而是不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把会做的做好,及格肯定没问题啊!
平时的辅导也一点点过滤基础知识,做题时也鼓励小浩做好会做的。今天测验,小浩做得很认真,虽然还是有很多题不会,可是已经愿意一个题一个题往下做了。我在班里适时表扬了他,小浩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到喜悦。
其实,这样的孩子,更加敏感,也更加容易受到触动,只要真心地对待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付出耐心,他们也会努力去做,因为他们也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所以擦亮双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触动他们的心灵,是打开他们心门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