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凡是能用钱来标注的物,我想大概就不值钱了吧。
这是不是和“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是一样的道理呢?但“问题”有有形和无形之分,而物,仅仅有形。物,能区分,可对比,就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又像是情景朦胧为美,因状不可用准确的语言去描写,搜肠刮肚总感觉有一处看不清,描不尽,往往比那清晰之景神而往之。
机缘巧合,随亲戚逛了逛古玩字画店。自己对这方面很是欠缺,只是随好喜欢的物件去看,拙眼并不能辨别什么。
藏玉阁、藏艺阁、藏珠阁,是一家人开的三个店。玉阁是父母开的店,也是另外两个店的父母店。因尚未到“十五”,逛的和店主都甚是悠闲,或许这样的生意大多有所谓的“圈子”,模式不甚了解。
藏玉阁东西很杂,有玉器,石头,瓷器等。
店不大,不到二十个平方。摆设是常见的古玩店的样子,没有所谓的高大上。进去右手一面墙木架上摆的的瓷器,陶器,地上堆的灵璧石。墙的对面是成“L”型的三节柜台。店主在“L”的里面,我们在“L”的外面。
已经有五六个人在店内,年纪60岁左右,听口音是南方人,话里话外听着是行家。店主是个60多岁的阿姨。
南方人中有个穿白色羽绒服的,从他的言谈举止看来是这几个人中的“头”。因喜欢玉器,对他们嘴中的瓷器不喜欢,所以没兴趣。我趴在柜台上安静的看着玉器。(注:喜欢未必就懂。特别是有年代的老件,有种畏惧和距离感。)
“老板娘,这个多少钱?”白羽绒说。
“这个不卖。”老板娘随着白羽绒的音,回答的干脆利落。
这难道说就生意场上的“吊胃口”?
我好奇的看向白羽绒服所指,是木架上一个用玻璃框封起来的小瓷器,坐佛,大概不到10cm高的样子。
“你要说不卖,我就告诉你,这是个真迹,宋代的瓷器。你要是说卖,你开口,我就买。”
他们像是商谈生意,又像切磋技艺。
“这个真不卖。”阿姨说的很恳切。
“虽然买不成,但是很高兴能见到些真东西。”白羽绒说。
“这个是湖北的马口窑的,民间窑口,出的东西不精致,比较笨拙。”白羽绒拿起一个我看来像外奶奶腌制咸菜的罐子讲。
“那你看看这个呢?这个卖。”阿姨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布包,包里的器物用报纸包着。
白羽绒放下瓷器,立刻转身,其他人都围了过来。我因一直在柜台边,反而得了“近水楼台”之便。但是,在我看来,也是简简单单,谈不上美观的器物。一个类似“碗”,但是比较浅,是青色的。一个土色的,荷叶边,类似什么我讲不上来,像放个烛台的。
白羽绒,用手接过来,仔细端详了下。说:“这是个碗,孔明碗。”哦,这就是传说中的“孔明碗”,有夹层的碗。说是诸葛亮生病了,怕被敌人识破,发明这个碗,表象自己还能吃很大碗的饭。“这个不是中国的瓷器,是外国的。”他端详下荷叶边,“这个不要。”白羽绒说,“给你看看瓷器精品。”他拿出手机,找瓷器的图片给大家看。
“这个好,这个是瓷器像玉的。”“这个很少见到。”大家都被吸引过去观赏。
期间,他们讲了许多和瓷器有关的买卖。
我走到木架边看瓷器,有花瓶,有卧枕,有碗,罐,盘。做工不懂,更别说真伪,看起来不那么细致。特意关注了那尊坐佛,宋代的,若是真的,我是和时间在对话吗?
“老板娘,这个卖吗?”白羽绒指向柜台里一个碎片。
“这个不卖。”
“又不卖!”
“一个碎片,留做样本的。”老板娘从柜台拿出那个碎片递给白羽绒。
“你不卖我给你讲,这是真正汝州官窑出的瓷器,你看这釉。你要是卖,我就买了。”
想来,店主在行业摸爬滚打,也练就了一身本领吧。
“那你有什么别的好的东西吗?”
“别的在家里。”
又进来几个人,地方顿时局促起来,打了招呼我们就出来了。又去看了看另外两家。一个是老板的女儿开的,一个是儿子开的。
说是藏玉阁的老板过世了,身后交代哪些东西能卖,哪些东西不能卖。
我心里不是滋味,我不懂收藏的乐趣,也不太懂生意人赚钱的快意。只是可怜这个60多岁的阿姨和一堆物件。
喜欢就好了,东西再多,身后为谁的,守着一屋的价值连城又有什么。人不能被物奴役,拥有就是不拥有,不拥有也就是拥有。
不过我想,我们只是瞬间放的下,只有圣人能始终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