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生活或工作中希望影响或控制别人的行为选择?
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邪恶,但只要细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做员工的想要老板重用自己、信任自己、给自己升职加薪;
做老板的想要员工爱护公司、尊重领导、创造效益;
女朋友希望男朋友努力工作、疼爱自己、偶尔来点小惊喜;
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乖乖听话、别总打游戏。
希望影响或控制对方的行为选择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使用的是直接限制行为。
比如上班迟到要罚款,作业没完成不能打游戏,有了女朋友就别勾三搭四……
这看起来非常的理所应当,通过控制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没有比这更直截了当的了,但是它的效果却不定那么明显或持久,引发各种不满情绪、叛逆行为以及阳奉阴违。
类似的分析文章多如牛毛,我这里不做赘述,只想通过一个例子来展示另外一种达到控制目的的思路---给予更多选择。
给对方随时更改选择的自由,他可能会更愿意做出那个你期望的选择。
在对待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的治疗方面,姑息治疗或者说临终关怀是一个越来越被推崇的方式,研究一再证明临终关怀对于晚期患者的益处更大,因为大量的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对这批患者的益处已经微乎其微,而同时又耗资巨大,对患者及家属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极大的伤害与负担。
但是大多数晚期患者仍然无法做出放弃积极治疗这样一个选项,让他们选择临终关怀医院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对自己生命的放弃,对挚爱的家人的放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一家医疗保险公司并没有去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患者选择临终关怀而放弃医院治疗(美国的医疗体系是患者交保险费给保险公司,医院给患者治病,保险公司审核医疗行为并为之付费,通过保费与医疗费用的差额来盈利,对医疗行为和费用具有很强的控制力),而是反其道行之,为那些预期生命不足一年的晚期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同时,不强迫其放弃其他积极治疗的权利。只要患者愿意,他/她可以随时回医院尝试放疗、化疗等。
一年之后的数据显示,该家保险公司服务的患者中,选择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比例从26%跃升至70%之多,进手术室的比例下降了一半,住院或进ICU的次数下降了三分之二,医疗费用总体下降了25%。
面对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需要去放弃什么(至少从心理上),这让患者更加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临终关怀服务。
至于为什么这招会起到奇效,要先从为一个很基本的心理学概念---损失厌恶说起。
损失厌恶让我们更在乎失去,而不是得到。
对于同一种资源,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远远小于失去它带来的痛苦。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赌博实验:
抛硬币来打赌(假设所有硬币都是绝对均匀的,正反概率相等);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块;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00块;
你会愿意参加吗?
如果你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肯定不会参加这样一个赌博,虽然从概率上讲这是一个绝对公平的赌局。
实际上,即使改变输赢的大小: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块;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块;
这样明显有利可图的赌博仍然有大把人不愿意参加,因为他们对于失去100块的痛苦太过于敏感,以至于不愿意冒险获得明显更大的收益。
如果两件事对我们都有吸引力,我们很难忽视一件事的损失,而只专注于另一件事的收益。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大多数的晚期患者(美国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临终关怀,是因为它通常意味着对于积极治疗的放弃。虽然大多数患者已经在心底里更加倾向于不那么痛苦、挣扎、昂贵的姑息治疗,但是那一丝丝成功治愈的希望、那微弱的好转可能性总是显得那么诱人,放弃治疗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让人实在无法承受。
所以不剥夺选择的权利,让患者更加自主的选择,实际上是降低了患者的损失厌恶,让患者更加心平气和的放弃(不知不觉的)其他的选择。
总结一下:
失去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所以我们很难做出一个放弃的决定,即使这意味着与其他更有利选择的冲突,导致我们实际上失去了更多。
我们需要尽量创造一种可以兼得的环境,让做出选择的人不需要放弃什么(至少看起来是),把损失厌恶降到最低,这反而会让人们做出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当然,如果我们试图通过给予对方更多的选择来限制别人的选择,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两个或多个选择都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在时间或其他资源上有冲突;
2.其中一项选择(目标选择)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两个或多个选择之间有自由切换的可能性,至少看起来有这个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