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离开巴黎,来到了阿尔,一个离地中海20英里,人口才二万的古镇。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文森特迎来了他最高产、最具说服力、同时也是最致命的创作高潮。他打算在黄色屋子里建立一个个人和艺术的乌托邦,可惜最终未能如愿。
《阿尔的朗格鲁瓦桥边洗衣的女人》是文森特1888年3月在阿尔的作品
正是这幅画,让文森特意识到自己创作出了出人意料的东西,与他通常画的不一样。
文森特的色彩理论
仔细看这幅画,我们不难发现,文森特抛弃了固有色,使用他意象中的色彩,大地是橘红和铁锈红,岸边的是风格化的热带雨林的绿色,水面从蔚蓝不断加深,天空是浅蓝色,桥则明亮的黄色,同时带有橙色和紫色。这种色彩正是几年前他画《吃土豆的人》是践行的布兰克的色彩理论:对比、互补色。他坚持认为,正确的色彩混合能够激发所有的人类感情。
这让我想起,二年前朋友乔迁新居,不知道送什么礼物,恰好在言几又书店看到一家油画工作室,遂决定画一幅油画送给朋友。从来没有划过油画,在油画老师给的厚厚的油画册里,一眼就看中梵高的这幅《阿尔的朗格鲁瓦桥边洗衣的女人》。这幅画吸引我的地方正是明亮的色彩,从色彩直达内心。今天读到梵高的这一段,我才明白真正读懂了梵高,就像梵高曾经说的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此时的梵高正在远离印象派、点描派甚至是分离派,他提出夸张的、“富有暗示性的”色彩的观点,完全跳过了印象派,转而调用了在黑乡是信奉的布兰克的”同时对比色的信条,并听从德拉克洛瓦的呐喊:听从内心!
在阿尔,支撑文森特精神的还有一个信念,邀请高更来到黄色小屋一起作画。最终高更到底给梵高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