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深思熟虑,无法精心梳理,只为记下此刻的心意
(一)做快乐奔跑的蜗牛
主讲人:刘新选
1.“忙于教书,而无暇读书”刘老师精辟的说出了此时我的工作现状,太多的时候,埋头钻研了一本本教参,一摞教辅,而忘了博览群书。有时恨不得把分析的字字句句都讲给学生,把卷子里的每个题型都复印给学生。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第一次接触教材甚至是本科目的新手,更多的是时候是处于盲目无措的状态,无法遴选出真正的重、难点,所有的反思,只是从学生课堂上回答的积极性和导学案的正确性得来的,总感觉有点狭隘,却又找不到更达不到内心希冀的格局。
2.“教育是扬长的事,并不是补短”如此新颖的观点,似乎燃起来我内心所谓的“思辨”(或者说“杠精)。站在育人的角度,似乎言之有理,毋庸置疑。但是作为某一科目的任课老师,更恰巧是“那快短板”的老师,我怎能“问心无愧”的告诉我的学生:别下功夫补短板了,你的一技之长会让你有立足社会的能力!坦言说,有些短板真的无法弥补,但是你的身份又决定了即使你内心多么清楚,行动也是——每天苦口婆心的劝告,不厌其烦的督促,言辞恳切的鼓励。
3.教学相长,师生同行。初学者或许不必担心因经验而固步自封,但又苦于毫无头绪。似乎应该在备课时,以学生的身份去理解课文,弄懂知识点,甚至于可以让学生试着“备问题”,但转念一想,似乎这样更乱了......(待深思)
4.本想杀鸡给猴看,结果猴也学会杀鸡了,应该杀猴给鸡看。教学中这样的“奇葩”似乎还未遇见,但总觉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实!
(二)华夏文化与师德建设
主讲人:赵荣栓(图书馆馆长、研究生导师|)
一下午3个多小时的讲座,赵老师谈古论今,风趣、幽默,简直让人大开眼界,因其研究方向是远古文化,所以赵老师所分享的历史似乎我们只是在历史课文上读过一句,甚至只字未提的,虽然颇有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但能识记的只是零散的只言片语,恍若听了一串长长的故事,意犹未尽,却无法复述。
听完之后总感觉赵老师像是一个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又有点郁郁不得志。以文化论事政,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吏,以“风箱”为喻阐释了从古至今朝代更替的基本规律,又谈论如今的“吏风”到未来的“民风”,以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师风”,一切那么遥远,却似乎又演绎在身边。或许吧,满腹经纶的文人只要给一个话题,便可以侃上三天三夜。所以内容太过散落,才疏学浅的我更无法整理出一个主线,只能乱写一通了。
从秦始皇的“书同文”到一直实施的“语同音”,霎时,我想起了王磊在“我是演说家”的精彩发言——
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
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
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
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
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
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顿时感觉激动之心汹涌澎湃,但似乎有所愧疚,却又好不恐惧,如今的我们真是“提笔忘字”,却还在探寻更便捷的输入方法!
当老师讲到《山海经》时,瞬间理解了小时候的鲁迅对此书的渴慕,而我们此刻也在幸福的听“长妈妈”讲故事!
作家毕淑敏曾说“因为你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本如沧海一粟,却未能书写听到的一切。(罪过!罪过!)
记于2018.10.1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