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下班高峰期,吵闹的公交车上,人们在聊天说笑或者打电话。而后排的一角却有着出奇美好的一幕,座椅上的姐弟俩都在安静的看书。姐姐的翻页速度很快,弟弟好奇的问为什么她翻的这么快,不好看吗?而姐姐抬起头看了一眼弟弟说‘不是啊,我是觉得有的地方没必要看。’
这是前几天坐公交时看到的一幕,觉得印象很深。自己最近也在看一些关于阅读的书籍,书里也都提到有的书是可以跳读的,只看关键的章节或者段落。
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中也提到了快速阅读,作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给出了三个可以跳读的标志。
首先,是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每本书都有作者的自述,意在突出本书与其它同类书籍的特点或吸引读者购买。而对于一些鸡汤,例如“我经历过这样的过去,因此走上了今天的道路”等个人经历描述,可以选择忽略。
其次,是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一些理论性书籍,作者在给出理论或观点时,都会附有案例加以分析说明来支撑。而在结尾时也会总结论点,所以读者可以看了开始看结尾,觉得还是不理解可以在浏览案例,而如果理解了就可以选择跳过这部分。
最后,是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达。如“读过本书,月入翻翻不是梦”。这类衬托当时阅读气氛的书籍,对于一些想从中‘得到启发’的读者来说可能重要。而不相信这些的读者,这部分也是可以忽略不读的。
让我们放弃一字一句阅读的传统阅读方式,轻松任性的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