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了,因着外公手术,有趁着五一假期,回了趟家。
回趟家真不容易啊。
2019年3月15日,我决定了毕业后去新疆,教书。我知道,在多少人眼里,这个决定似乎只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当前的就业问题而仓促做出的,因为,这是我听到过最多的一种声音。又在多少人眼里,只认为那是一份没有追求和挑战的工作。可是,那又怎样?他人眼中所谓的追求,或许并非是我想要的,我不在意。
为做这个决定前,我是很耐心和细心的跟父母商量讨论过。尽管我心里一直向往自由,追求做自己,希望能够不被外界的人和事所干扰和束缚,希望做自己想做的,热爱的事,希望做一个干净利落、洒脱的人,但在我做每一个决定之前,我还是会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会先跟父母好好沟通交流,我会先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也理应考虑父母的想法和意见。我会告诉他们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一直以来也都是如此。我想通过沟通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也让他们能够理解我,甚至支持我所做的决定。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一直觉得,我所做下的决定,若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脚下的步子会更加的坚定,更加的从容。
其实我有明智和懂我的父母。我依稀记得寒假第一次跟他们谈起此事的场景,爸爸问的第一句话是“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吗?以后要回来的吧?”我不知做何回答,两个问题问得我突然的心疼,那种感觉比当初离开家来上大学时的那种感觉更强烈,我知道,那是不舍,那是担忧,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决心。
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回答他的了,我只知道他说“既然你决定了,那就去吧,只是路是自己选的,以后就算再怎么艰难,也要自己走”。后来又说,他和我妈两个人,从来不希望我大富大贵,只要我靠自己的努力和双手,过得健康快乐踏实就行了。这些话,有时我回想起来,甚至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时常自称自己没读过什么书的人说出的话。是啊,他是没上过多少学,却是我生命里很敬重的人。
后来跟朋友说起过这个决定,她问了句“你好像很开心?”我猜想,那大概意思是去那么远的地方,也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开心的吧。我回“如果这件事情的开心指数为10,那么此刻的开心指数达到了6,剩下的4分,2分是对父母牵挂的愧疚,2分是对未知的期待”。既是我想做的事,又有家人的支持,自然而然的就值得开心。
在外公的病房里,聚集了那些所谓的亲戚朋友,问起我毕业后的打算,我大大方方的说出我的决定,于是意料之中的,我听到了一片说教的声音,听得我耳膜疼。“听说那边治安很乱的”“那边环境条件很差”“那边气候不行”……尽管是出于好意,但是,真的聒噪。你们作为局外人都能考虑到的问题,我又怎么会没有想到呢?
面对着一群所谓的亲戚朋友的质疑,从一开始的耐心解释,到最后在心里告诉自己“算了吧,不解释了”的态度转变,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磨难,从质疑到被质问,种种言语撕扯,种种繁言碎语,真的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一回想到那个场景就不由的心惊和后怕。那场面就仿佛我犯了天大的错似的。其实不过是我的一种选择而已。
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又到底为什么而活。我也清楚的知道,有清晰的目标,坚定的想法,脚下的步子才会坚定而笃定。那些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的事,于我而言,那是真的重要,很重要。
我不禁想到李菁说过的“我心有坚持,若是值得,我会朝着未知的陌路一往无前,哪怕被路途中的荆棘刺得遍体鳞伤,也无半点退缩,若是不值得,我绝不将就。外表轻若如蒲草,却心怀磐石。”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亦是被深深地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