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隔壁村有个老农杨老头,地地道道庄稼汉,儿女有了出息也没闲着,每日都忙忙碌碌,六十多的年纪了依然在打理着那一亩三分地。
有天清早,天不过蒙蒙亮,杨老头便骑着小三轮出门赶集了,在到一个大路三岔口的时候,看到路边停了一辆小货车,车旁拥簇着几人,其中一个人正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吆喝着卖鱼苗。
杨老头想着自家有口鱼塘,逢年过节儿女回家也爱钓鱼打发时间,就打算上前看看,合适就买些回去。
那卖鱼的是个中年人,四十多岁的模样,皮肤被晒的黝黑,一看杨老头过去,也是懂得人情世故,急忙掏出烟递给杨老头,然后才又继续忙活手里的事。
货车车厢整体用薄膜垫了两三层,薄膜上整整齐齐放了几口大箱子,里面密密麻麻全是青黑色鱼苗,每个箱子里还有一根气管,旁边增氧泵不停的运行供氧,
杨老头凑过去伸手在几个大箱子里捞了两把,发现卖的都是草鱼和白鲢鱼,个头说起也是不小,差不多都是在10公分左右。
个头越大,存活几率也更大了,杨老头打定主意准备买些,正在开口时,旁边同村的一个熟人走了过来,招呼了他一声,凑近轻轻拉了拉他衣袖,拉着他示意往外面走,
等走到公路另一边,邻居直摇头,迫不及待的就劝道:“杨老头,这鱼买不得啊,都是骗人的把戏。”
杨老头一惊,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熟人:“这鱼苗都是按尾数着卖,难道还能骗人不成?”
熟人点着说,那当然,数你一百条,说不定到手就五六十条,这陌生人卖的鱼,手上全是把戏,信不得呢!
杨老头不信这看着数还能误差这么多,可又看熟人的模样不像说假,想了想,果真不买了,载着熟人一起去了集市。
杨老头没有喝茶打牌的爱好,在集市上买了些生活用品就走了,在回去进村的路上,又发现了那卖鱼的中年人,开着车,后面一个喇叭吆喝着卖鱼苗。
杨老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熟人的话,可转念一想,鱼塘鱼也不多了,急需要补充,何况这都什么年代了,哪来那么多骗子。
于是杨老头招呼上卖鱼的中年人,开口要买两百多尾鱼苗,本来杨老头只想买两百尾,想着屋顶水池还能放些,干脆就多买了点,两百尾放池塘,再来三十尾放楼顶,最合适不过。
中年人听说杨老头就住村里,离的也不远,而且马路还通到家门口,直接大腿一拍,豪迈的说包送到家,省得一番麻烦。
不用自己扛回家,杨老头自然高兴不已,喜笑颜开的带着中年人往家里赶去。
杨老头家的池塘就在门口,面积也还凑合,平时也就养点草鱼,鲤鱼之类的鱼,这也是年轻人都不爱吃草鱼了,嫌弃肉粗糙,他才想着买点白鲢鱼。
到了池塘边,中年人从车上拿出一个水桶,舀了小半桶水,又拿出竹条编制的大漏勺,就开始从车上一勺又一勺的将鱼苗舀进桶里。
每勺不过三四条,摊在竹勺上清晰明了,十分容易辨识,杨老头担心漏数,仍目不转睛的盯着竹勺,心里默默的记着舀了多少尾,从头到尾眼睛都没眨一下。
中年人也知道老杨头在数着鱼苗,每次故意动作缓慢,让杨老头看个明白,当舀满一桶后,中年人还和杨老头确认数量,无误后才将鱼苗倒进池塘里。
杨老头觉得中年人踏实,也诚信,是个难得的好商贩,生意做的坦坦荡荡。
杨老头家是两层的楼房,为了夏天二楼房间凉快,所以楼上也就全部蓄了水。
卖鱼的中年人都不用杨老头说,当着杨老头面数了三十多尾鱼苗,多的几条还算赠送,又勤快的拎上楼给放进水里,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杨老头心满意足的把钱给了中年人,足足花了八百多,这钱,杨老头花的舒坦。
第二天,杨老头上楼给草鱼投草,放眼一看,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水池里的鱼竟然寥寥无几。
杨老头又绕着楼顶走了一圈,特意数了数,发现连带以前的草鱼,里面竟然只有十尾左右,确切的说,白鲢鱼连十尾都没有。
这楼顶水位也不浅,从没出现过鸟类来捉鱼的事,何况还一下少了二十多尾,这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杨老头想不明白,这鱼苗到底去了哪儿,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呢?
杨老头也思索过是那中年人骗了他,可每一尾鱼苗都是他盯着数的,看的明明白白的数目怎么可能作的了假,他年纪还没到老眼昏花的时候。
杨老头相信自己,也相信那卖鱼苗的中年人,任由谁说他被骗了,他都要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一番。
直到当年的腊月,杨老头儿女都回家团年了,他想着从池塘里打点鱼过年,顺便乘着有人帮忙,把鱼塘清出来消消毒。
可当抽干池塘的水,杨老头惊呆了,里面不是鲫鱼就是草鱼,他买白鲢不过零星几条,因为尺寸较小,看着几乎可以忽略。
最后清完塘再清点鱼,白鲢鱼苗只有四十一尾,与两百尾相差甚远,算下来足足少了一百七十多尾。
杨老头这才幡然醒悟,相信是那卖鱼的中年人骗了他,不禁气的捶胸顿足,懊恼不已,气那卖鱼的中年人奸诈,恨他不听熟人劝告。
众人怕杨老头身体气出个好歹,赶紧好言好语一番安慰。
那年底,杨老头整天想着被骗的事,连年都没过好。
可直到现在,杨老头依然都想不明白一个事,他分明盯着数的鱼苗,怎么倒进水里就少了,还能少那么多呢?